">
近日,恩施州工商局發布的《恩施州2018年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分析報告》顯示,全州實有市場主體總量比去年底增長14.2%,增長率創歷史新高。
2018年底,全州實有市場主體258628戶,比去年底增長14.2%。其中,實有企業類市場主體總數51308戶(內資企業4930戶、私營企業46103戶、外商投資企業275戶),比去年底增長30.92%;實有個體工商戶19479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2524戶;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5908戶。
《報告》分析了全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的四大有利因素。“四大產業集群”引領,州委、州政府重點打造生態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四大產業集群,帶動了農業、旅游業等行業高速增長。商事制度改革推動,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住所登記制度改革、“先照后證”改革、“多證合一”改革、“證照分離”改革等“放管服”改革,使市場準入門檻大幅降低,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營商環境優化的促進,州委、州政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實施了優化政務環境、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壓縮投資項目審批時限等措施,全州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精準脫貧帶動,全州搶抓精準扶貧脫貧的歷史機遇,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推進產業“造血”,推進茶產業提升工程,實施電商主體培育,助推恩施高新區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
《報告》認為,全州市場主體發展也存在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市場主體總量偏低、規模較小,個體工商戶占比75.32%,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差,缺少市場競爭力;市場主體融資難,資金流向多瞄準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絕大部分市場主體融資存在較大困難;“寬進”后“嚴管”聯動滯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的同時,帶來諸多監管難題;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需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服務、管理等有待進一步規范。
《報告》建議,進一步發揮產業導向,緊緊圍繞“四大產業集群”建設,繼續搶抓精準扶貧機遇,建立和完善產業導向機制,引導投資者資金流向相關重點領域和行業,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開發適合小微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鼓勵各商業銀行擴大對有市場前景企業的貸款發放力度;完善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改善信用環境,用好股權出質登記、動產抵押,幫助企業盤活“靜態”資本,將“死股權”變為“活資金”;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升投資審批服務效率,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落實國務院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加快培育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小微市場主體,提升整體存活率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