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臘月二十四日,是南方土家族人的傳統小年。湖北恩施州建始縣景陽鎮偏坦村,在絕壁懸崖巖屋中住了68年的吳邦桂老人一家喜遷新居。吳家按政策分到了125平米的平房,搬進了水、電、路、通訊、綠化、廣場、公廁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扶貧安置小區。(文/圖視界網文林 蘭明萱)

2019年1月28日,航拍的湖北建始縣景陽鎮偏坦村五組吳邦桂老人在絕壁下的崖居外景。

2019年1月29日,航拍崖居老人吳邦桂新家外景——湖北建始縣景陽鎮偏坦村云霧下的扶貧安置小區一角。
75歲的吳邦桂老人7歲時從鄰鄉過繼到吳家,因家庭貧困,一直棲住巖洞。18歲時丈夫周用然入贅,夫妻倆肩挑背馱以崖為頂,先后壘起了幾間簡陋的石木屋,在此生兒育女已歷三代。其間,政府也曾幾度動員他們搬出巖屋,并適當給予建房補助,都因家庭困難而未如愿。

2019年1月28日,75歲的吳邦桂老人在向來訪人員介紹她家崖居里的溶洞。她說,這里冬溫暖夏涼,是洞藏窖酒的好地方。

2019年1月28日,偏坦村支部書記周玉指著崖居外的一間小屋說,兩位老人原來就在這里看電視,因為巖洞里沒有信號。

2019年1月28日,75歲的吳邦桂(左)老人和老伴周用然從山上勞作后回到崖居。

2019年1月28日,崖居老人吳邦桂、周用然兩老正在生火做飯。

2019年1月28日,吳邦桂老人在用崖居里的山泉清洗自產的磨芋豆腐,為即將喬遷準備美食。

2019年1月28日夜晚,恩施州交通運輸局駐偏坦村扶貧“尖刀班”班長、村扶貧第一書記秦大志(中)和村干部與吳邦桂老人一家商量搬遷事宜。

2019年1月28日,喬遷前夕,吳邦桂(右)與老伴周用然對過去一直在山路上用來轉運物資的特制手推車有些依依不舍。

2019年1月28日,喬遷前夕,吳邦桂(右)與老伴周用然(中)和兒子吳國清在崖居門前合影。
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為吳家搬出巖洞帶來了希望。當地政府和恩施州交通運輸局駐村工作隊員走村入戶、因戶施策,對全村97戶貧困戶逐戶研究脫貧措施,將吳邦桂家納為全村29戶集中搬遷安置對象。政府全額出資建成了安置小區,修通了村組水泥路,安裝了自來水,通上了動力電,發展起香椿、核桃等產業,這個武陵山腹地的偏僻山區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2019年1月29日清晨,按照土家習俗,吳邦桂老人煮了一鍋飯,準備親自背到扶貧安置小區新家里去。

2019年1月29日,按照土家習俗,吳邦桂(前)和老伴周用然,背著煮熟的米飯和家什,在巖屋到扶貧安置小區新屋的山路上。

2019年1月29日上午,從巖屋搬遷到扶貧安置小區新屋的吳邦桂老人一家六口,在新居貼上表達一家人心聲的春聯:棲巖屋遮風避雨七十載盼蒼天有眼,遷華廈幸福生活千百年謝黨恩無邊。

2019年1月29日上午,吳邦桂老人的老伴周用然在新居門前高興得合不攏嘴。

2019年1月29日,恩施州駐村扶貧干部和村民來到吳邦桂老人的新家,祝賀他們喬遷之喜。
據恩施州發改委介紹,自扶貧搬遷政策實施以來,全州共完成扶貧搬遷7.35萬戶24.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