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風易俗不能操之過急
杜曉
據媒體報道,湖北恩施州建始縣長梁鎮榨茨河村村民王某某為母親慶祝70歲生日整酒,當地村支兩委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下發取消低保的處理決定?!蛾P于取締王某某家低保的公示》提到,“按照長梁鎮推進移風易俗文明鄉村建設禁整無事酒的要求……我村7組村民王某某,為其母親整七十周歲生日酒(無事酒)”“根據村規民約禁整無事酒的規定,經村支兩委研究決定,取消王某某一家三口人的低保待遇”。
王某某不聽村干部勸阻堅持要整生日酒的確不妥,當地通過禁無事酒移風易俗也是可行的,問題在于,用取消低保這樣一種方式對王某某進行懲戒值得商榷。農村低保的發放和取消有著嚴格的規定和程序,本質上與是否辦無事酒無關。如果因為辦生日酒就被取消低保待遇,那么將會消解低保政策的權威性,進而可能影響到脫貧攻堅等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當地農村法治建設完善、治理能力提升。
縱觀這一事件始末,村支兩委能拿出說得過去的理由,或許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內情,但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處理得比較生硬。無論是移風易俗還是村規民約,都屬于柔性之治,需要一段時間去推進,還需要村民真正從內心深處認可。村支兩委以及更高級別的地方管理者,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將其視為一項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否則將適得其反。
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按照通常情況去理解,王某某是在遵循禮治原則,從傳統社會行為規范來說,不給70歲的母親慶祝生日是說不過去的。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鄉土社會的種種特征在逐漸淡化,但是農村禮治的根基仍在,尊重禮治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古代主張“禮法合治、德主刑輔”,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隨著脫貧攻堅工作、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諸如農村低保這樣依托于現代法治的制度、政策、措施會越來越多。從農村外部環境來看,技術、資金、信息都在加速流動,與傳統風俗文化的碰撞日趨頻繁。面對農村地區的巨大變化,需要充分認識到移風易俗的重點之一是追求傳統禮治與現代法治的有機融合,推動移風易俗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齊頭并進,在農村社會經濟走向現代化的同時,實現農村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如果在移風易俗過程中隨意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懲戒手段和急于求成的方式方法,有人為割裂禮治與法治之嫌,對于農村社會經濟長期發展明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