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通過的《恩施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工作報告》透露,“十三五”以來,《綱要》確定的五大類37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總體上達到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全州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新發展理念落實落地。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65家,登記備案高新技術產品81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25億元。城鎮化率達到44.86%,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h市城區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達到95.3%。
重點領域改革順利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速,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工業項目審批壓縮至25個工作日以內。
“三大攻堅戰”穩步推進。宣恩、來鳳、鶴峰順利通過省級預脫貧評估,165個村出列,21.08萬人脫貧,重大風險基本可控,污染防治力度空前。
特色產業突破性發展。201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6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455億元,旅游發展環境指數和游客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硒食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響,新增“中國名優硒產品”232個、創建中國馳名商標4件、湖北名牌產品28件。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35億元。清潔能源總裝機突破400萬千瓦,地區發電量53.6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51.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三年累計實施省、州級重點項目522個,完成投資936.78億元。固定資產年均增長14.56%。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65公里,建成宜萬、渝利鐵路。“新一輪鐵公機”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民生改善有實效。民生領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民生支出占比達到80%以上。居民收入增速超過同期經濟增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加快,社會綜合治理有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記者冉運芳 通訊員譚文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