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杭給村民宣講政策。通訊員 供圖

蔣杭與村民共同改造鄉村。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 (通訊員向繼武 龍蓉) “蔣書記來了,村里變化大,改造飲水管網4000米,發展六月雪梨250畝,硬化組級公路4公里,建村文化廣場,到興隆寺游客漸多……”5月7日,筆者走訪恩施州建始縣景陽鎮興隆寺村,談及村支書蔣杭,村民向登煥如數家珍。
十字路口的“選題”
2018年,是蔣杭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抉擇的重要一年。即將從三峽大學法學公共管理學院畢業的他,是去深圳某國企當白領,還是報考選調生,扎根農村?成為他人生十字路口的選題。
蔣杭出生于建始縣業州鎮蘇家坪村農民家庭。因家庭貧困無錢上大學,縣教育部門幫其貸款交學費,順利讀完大學;家里住危房,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全家搬遷到集中安置點,圓了母親期盼多年的新房夢。回想起這些,蔣杭選擇放棄到深圳某國企的就業機會,毅然報考湖北省選調生。
蔣杭曾是學校學院創新創業辦公室副主席、院辦助理等職;曾獲湖北省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30余項殊榮……因而,選調生筆試、面試,政審一路通關。
2018年9月,蔣杭分配到景陽鎮工作。上任之初,到興隆寺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起初村民對這個帶眼睛,外表斯文,有些秀氣的書生并不看好。
真情贏百姓“厚愛”
面對群眾質疑,蔣杭俯下身子,年長者尊稱長輩,年齡相仿者稱兄妹,到組入戶拉家常,與貧困戶找窮因,探討致富“良方”。
2018年興隆寺村換屆,蔣杭當選村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
蔣杭深知,村書記,面對村民家長里短,既要管,還要管好。為避免對村情“一問三不知”的窘境,他利用周末、夜晚挨家挨戶走訪,記錄各戶基本信息,讓群眾表達困難和訴求,然后以組或院落,疏理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斷頭路、人畜飲水、人居環境治理問題,列出整改清單;對群眾訴求共性問題、個案問題,能解答的現場答疑。
做好實事聚“民心”
近年來,興隆寺作為“清江畫廊”八大景觀之一,旅游業興起。但村里一兩公里百年棧道年久失修,影響游客往來。
去年10月,蔣杭把修復百年棧道,作為提升景陽全域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頭戲,“這也是我當選村支書為百姓辦的第一件實事。”蔣杭說。
隨即,他與駐村尖刀班(村干部)勘察線路,開專題會、屋場會,動員該村在外務工人員籌資,組織黨員和留守村民義務投勞,修復了雙土地百年古道,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在雙石柱景點建櫻花、紫薇景觀花園。
起初,蔣杭住在集鎮,工作在村,一天夜里,蔣杭加班到晚上10點,騎摩托車回鎮途中,不慎連人帶車翻進路邊排水溝,手腕受傷……后來,他把被蓋,炊具搬到村,吃住在村,與村民清掃公路、清理垃圾,村民在潛移默中也投身人居環境整治當中來。
蔣杭兩歲時,患左眼后天角膜葡萄腫(視力二級殘疾),他參加工作后,眼睛疼痛或不適,默默忍受從不聲張,不因個人原因影響工作。筆者談及的時候,身邊同事都不知道他患視力殘疾。
蔣杭以村為家,從去年7月至今,他僅回家5次。最近一次是清明節,頂著烈日幫母親栽了5畝地的苞谷苗。
“來到興隆寺村,就要把自己當作村里一員,盡力為村民辦幾件實事。”這是蔣杭參加恩施州選調生崗前培訓,初到興隆寺村的承諾,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