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碩士楊華毅,2003年從省交通廳高速管理處辭職回到家鄉,創辦恩施市興創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醉心于茶葉。2018年,年產值達1000萬元。
父母當初不理解他,好好的鐵飯碗不要,竟然要回家當農民!
回到恩施市舞陽街道辦事處七里坪村柳州城種茶,楊華毅在質疑聲中堅守10多年,是茶葉回報了楊華毅的一片丹心。“2019年春茶批發均價1000元一斤,零售2000元一斤。”楊華毅的父母笑呵呵地說,現在,家門口成了茶葉收購點。
“我要種就種茶葉中的拉菲!”這是楊華毅最初的目標。恩施市有428家茶葉企業及加工廠,要脫穎而出,做出自身特色,楊華毅對510畝基地傾注了無數心血,高品質定位,高成本投入,得到高產值回報。
為避免使用農藥,他將一行雙株種植模式改成單行單株,“這樣通風采光好,自然病蟲害少。”他堅持人工除草,通過4年努力,從2013年開始,連續7年,委托權威第三方機構上海SGS公司對茶葉進行農殘檢測,481項零農殘,合乎歐盟有機茶標準。為了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肥力,他每年投入12萬元購買有機肥,荒山變成了美麗的茶園。2018年,他的茶園獲得農業部授牌“全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高品質的堅守是職業的信仰。楊華毅打開了一批高端客戶的大門,中石油、中信集團、中信易家、中建三局、中國電建、紅星美凱龍(武漢)地產、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等紛紛與他合作簽下訂單。楊華毅的第一筆定制茶出售給了母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6年,為答謝校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專門定制了一批茶葉,茶葉品質獲得一致好評。
富了不忘父老鄉親,楊華毅解決了周邊近600人就業,精準幫扶120多戶貧困戶,廠房外面貼著2018年采茶收入表,采茶狀元是一位74歲的老奶奶,兩個月的春茶務工收入接近7000元。今年谷雨前,楊華毅就要支付60余萬元的采摘費。
在廠房加工茶葉的李正道老人說:“我一年收入一萬多元,比起以前種包谷洋芋,輕松多了、干凈多了、荷包也鼓了。”
對于茶葉發展前景,楊華毅有清晰的規劃,名優茶做茶禮定制,中端茶葉供出口,低端坯茶給茶葉深加工企業做工業原料,然后努力向深加工領域探索,力爭五年時間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將恩施40萬畝茶園的廢棄資源變成滾滾財源,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通訊員 盧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