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記者沿著花馬湖走訪發現,連接上湖與中湖2公里長的連通渠兩岸邊坡上長滿了花草,看上去綠意蔥蔥,生機盎然。半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裸露的巖土,隨后鋪上了混凝土。這樣的岸邊,竟然長出了花草?
“我們采用了一種新型的生態環保混凝土,進行環境美化。”中交二航局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部生產副經理王松介紹,傳統的護坡方式是直接打上混凝土,光禿禿的,寸草不生。項目部提出,連通渠護坡最低10米,最高40多米,如果采取傳統模式護坡,飛機起降時旅客會看到一片灰色,與整個花馬湖極不協調。出于生態環保的考慮,最終放棄了傳統模式。
經過多方走訪,該項目部選擇了與武漢一家專業公司合作,通過調研花馬湖水域的地形、地質、土壤、氣候、植被等,研發出了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項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技術。該技術以水泥為粘結劑,加入植被混凝土綠化添加劑、有機物以及沙壤土、植物種子、肥料、水等,組成一種混合料混凝土,混凝土經過均勻攪拌后噴在護坡上后,留有一些細微的孔,用于花草、灌木生長。
4月份噴射,6月份,兩岸護坡上就長滿了花草。王松表示,該生態護坡早期以草本植物為主,形成綠色屏障;后期演替為灌木為主,形成錯落有致、長期穩定的生態系統,既可以達到四季常綠的效果,又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穩定岸坡。不過,這種生態護坡投入費用要比傳統護坡高出30%以上,長2公里、面積4萬多平方米的連通渠護坡投入超過1000萬元。王松表示,今年內項目部還將對花馬湖二站、花馬湖航道整治水域全部按此模式護坡,水域共計長達24公里,費用投入達數千萬元。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環保政策趨嚴,國內河域治理尤其是湖泊整治開始興起生態湖泊模式,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會涌現出更多更先進的環保治理技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實習生 陳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