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龔華林、黃宇)“幫扶工作隊扶持我們種天麻后,村民脫貧才有了自我造血功能。”湖北神農架林區紅舉村支書楊乾斌高興的對記者說。今年來,該村80%以上村民種起了天麻,預計全村全年的天麻收入將突破60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就超過1000元。
神農架林區紅坪鎮紅舉村地處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的高海拔地區,2014年,該村有210戶,其中貧困戶89戶,貧困人口達241人。
“臨時幫扶解決不了脫貧,靠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為找到扶貧辦法,幫扶定點單位中石化湖北神農架石油對紅舉村的農戶情況、生產情況及自然環境進行了多方位的了解。通過深度調查,他們發現該村山林面積大,野生天麻和零散種植的天麻,食用和藥用價值很高。如何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探索“造血”之路,既實現整村脫貧,又確保長期穩定發展?湖北神農架石油幫扶工作隊選擇從天麻種植破題。

“天麻沒有根,沒有綠葉,是種植項目回報率最高的‘林下產業’,從種植開始就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除草,更不需要噴灑農藥,它非常適合山區貧困家庭種植。”在充分調研、考量后,扶貧工作組對幫扶貧困戶逐戶上門走訪,共同尋找產業扶貧的新路。

“一沒技術,二沒資金,而且天麻價格受市場波動較大,弄不好還虧錢。”世世代代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村民對發展天麻產業存在許多顧慮。
為了打消村民顧慮,工作組和村委會經過近3年的摸索,最終確定了“合作社 + 基地+ 農戶”的扶貧模式。俗話說:“扶上馬,送一程。”中石化湖北神農架石油3年來累計投入資金8萬余元幫助紅舉村發展天麻產業,并邀請合作社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和保價回收天麻。
“我們實行價格兜底,新鮮天麻每斤10元,每畝可種植500平方(窩),每平方(窩)產量超過3公斤,因此每畝產值可超過3萬元。如果市場價格低于保底價,我們將以保底價格回收。”紅舉村富旺中藥材合作社作為紅舉村天麻種植的“領頭羊”,是該村規模最大的天麻育種、種植、銷售合作社,負責人楊坤平擁有成熟的育種、種植經驗和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2018年合作社收入突破100萬元。新的扶貧模式,讓貧困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以前一家人全靠我打工養家,我左腿因車禍致殘,安裝假肢后行動不便,家里沒有收入來源,全靠政府補貼。去年在石油公司的扶持下我種了一畝多天麻,全年實現收入6萬多元,是以前收入的好幾倍,一年就脫貧了。”胡世國第一年種植天麻就嘗到了甜頭,第二年主動要求繼續種植。
“看到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心里就越高興,至少付出沒有白費。”駐村隊員黃宇深有感觸的說道。
“通過國家幫扶,我住上了新房子,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今年我計劃再多種一點天麻,每年政府都有啟動資金來扶持我們的天麻菌種,現在這么好的政策我更要自身努力,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回報你們。”貧困戶代啟華不無感慨的說道。
在紅舉村,像胡世國、代啟華這樣通過種植天麻實現增收的貧困戶家庭有72戶。去年6月,該村也順利通過國家脫貧驗收,實現了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