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于松業)看電影,從年輕人的時尚選擇,成為全民娛樂行為。1月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省電影局獲悉,2018年我省全年實現電影票房27.91億元,同比增長5.32%。我省年度總票房持續保持中部第一、全國第七位。另外,我省全年觀影人數8461.95萬人次,同比增長1.79%,放映場次465.1萬場,同比增長16.08%。
票房前5名均為國產片
2018年我省電影票房榜前十名影片中,國產片占6席,進口片占4席,其中國產片表現亮眼,占據榜單前五名,分別是:《紅海行動》創造票房1.72億元,《唐人街探案2》創造票房1.68億元,《我不是藥神》創造票房1.41億元,《捉妖記2》創造票房1.14億元,《西紅柿首富》創造票房1.06億元。在我省歷年影片票房前十名排行榜名單中,先是進口片占據絕對優勢,而后進口片、國產片平分秋色。從2017年開始首次出現逆轉,國產片占6席,進口片占4席。今年國產片的優勢進一步突出,票房占比已遠超進口片。2018年我省影片票房前十名排行榜中,上榜的四部進口片分別是《復仇者聯盟3》、《毒液》、《海王》、《侏羅紀世界2》,名列第10位的影片是港片《無雙》。
長江電影集團相關業內人士分析,2018年我省電影票房最大的亮點,是國產影片質量不斷提升,得到觀眾和市場的進一步認可,其中,以票房冠軍《紅海行動》為代表的現實題材影片很受歡迎。此外,電影口碑正在成為決定票房的關鍵因素,映后評分成為推動票房的重要動力,如《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影片,均通過口碑發酵進一步支撐其票房表現。去年多部備受期待、高投入的影片,其實票房表現并不佳。
武漢享有電影“票倉”美譽
湖北人最愛去哪些影院看電影?哪些影城人氣最旺?數據顯示,2018年,武漢武商摩爾國際電影城,以5423萬元年度票房位居榜首,萬達影城漢街店、武漢中影天河影城分別以4540萬元和3961萬元的高票房躋身前三甲。從影院票房排行榜可以看出,武漢不負“票倉”美譽,其中光谷、武廣、漢街、江漢路、菱角湖等商圈更是票房高地。我省各地票房中,武漢市以15.17億元位居榜首,占全省的比例為54.35%。襄陽、荊州、宜昌、孝感依次位列第2至5位,分別實現票房1.78億元,1.73億元,1.35億元,1.31億元。
目前,我省電影市場已吸引全國20多條電影院線進駐,2018年度票房最高的院線是本土湖北銀興,奪得6.2億票房;其次是武漢天河院線,獲得3.75億元票房;廣東大地院線在鄂掘金3.57億元,位居第三位。另外,萬達,廣州金逸、北京華夏、中影數字、中影星美、橫店影視、中影星美等院線均在我省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剛剛過去的元旦三天假期,電影院里人氣很旺,三天累計票房4524.90萬元,觀影人數133.09萬,共計放映4.4萬場次電影。其中2018年12月31日跨年夜,電影院里人氣最旺,單日票房2333.5萬元,元旦節1月1日當天,票房1127.8萬元,實現了票房開門紅。
全國年度票房首次超過600億
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比上年559.11億元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比上年16.2億增長5.93%。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78.97億元,占票房總額的62.15%。
數據顯示,2018年票房過億元的影片有82部,包括國產電影44部。業界普遍認為,國產高票房影片崛起,是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最明顯的趨勢。去年全年共有20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9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紅海行動》以36.51億元的票房和0.93億觀影人次引領年度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
全國去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902部,動畫電影51部,科教電影61部,紀錄電影57部,特種電影11部,總計1082部。2018年全國新增銀幕9303塊,銀幕總數已達到60079塊。其中我省2018年新建影院53座,新增銀幕326塊,新增座位43965個。
中國電影票房從2012年171億元開始至今,六年時間內已攀升了五個百億級門檻。對于國內電影市場的突飛猛進,一位業內分析師表示,一方面,由于基礎建設不斷擴容,全國銀幕數飛速增長;另一方面,國產電影質量不斷突破,口碑驅動票房成為一個重要現象。
貓眼研究院2018年度電影市場觀察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觀影人次增速放緩,但觀影年齡層更加廣泛,更多30歲以上觀眾走進電影院,為觀影人次增長貢獻約3.4個百分點,看電影從年輕人時尚消費行為,變成全民娛樂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