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吳正祥收藏的明信片翻拍而成,南洋大樓在建過程。
還未走進吳正祥的家門,就被窗外懸掛的招牌吸引,招牌上寫著:中國長航集團青山船廠武漢關船舶用品經銷部。這是他在民生路找該經銷部原老經理處要來的,他看上的是“武漢關”三個字。“‘武漢關’是武漢解放后改的名字,它最初名字是‘江漢關’,現在也叫回‘江漢關’了,這個‘武漢關’就不存在了,也算是個紀念吧。”
他的屋里有魔法
吳正祥1958年出生,父母原在漢正街做小百貨生意,抗日戰爭年代全家搬到鄉下,抗戰勝利后,搬至花樓街,在小董家巷定居下來。看娃娃書、吃坨坨糖、炕年糕、看露天電影構成了他的童年。
走進吳正祥家中,濃濃的年代感撲面而來。十幾平方米的客廳被各式各樣的收藏填滿,墻上不是掛滿了門牌,就是被小人書的架子占據;主臥的墻面上掛著兩幅他手描的歷史老地圖,其中一副是1877年的《湖北漢口鎮街道圖》,中山大道(原后城馬路)的位置上還是厚厚的城墻;次臥和書房則被收藏報紙的柜子填滿,女兒約三平方米的床鋪只能貼墻而立;后院的墻上則貼滿了門牌。
“百把平方米的屋子,都被他的東西占滿了!”吳正祥的妻子笑著說。

吳正祥和他的娃娃書。
由于規整得當,他對家中的收藏了然于胸,以娃娃書為例,半人高的收藏柜子老舊干凈,打開一看,柜門朝里一側密密麻麻竟是柜中娃娃書的書籍目錄,“大約四百本吧,這里面每一本我都知道,從哪里拿的,該放回到哪里。”記者頓時有進入《哈利波特》中奧利凡德的魔杖店之感。

糖紙。
當被詢問收藏物品的數量時,吳正祥的驕傲溢于言表:“糖紙百來張,門牌有千副,娃娃書得有一萬冊,報紙就數不清嘍!”
他的故事講不完
約好采訪之前,吳正祥和記者在中山大道閑逛,走到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大樓和民眾樂園之間,他循循善誘道:“你看南洋大樓是不是比民眾樂園高那么一點點呀?”便和記者講起了故事。

吳正祥和他收集的門牌。
民眾樂園建成不久,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老板就找他們商議懸掛香煙廣告的事,然而,在約定懸掛廣告的那一天,民眾樂園懸掛的卻是英美煙草公司的香煙廣告,便一氣之下把民眾樂園旁的杏初里買了下來,建造南洋大樓,因為負氣,故意將大樓建得比民眾樂園高一點點,并且緊挨著民眾樂園,以遮擋他們的光線。
一路走就一路講,從中山大道講到勝利街,再講到一元路,一直講到黃浦路,從老萬成的酸梅湯講到滋美食品廠的奶油糖……最后來一句:“不和你多說了,怕你消化不了!”
說起收藏緣由,吳正祥道:“娃娃書學名是‘連環畫’,又叫做‘小人書’,我們都喜歡叫它‘娃娃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孩子識字不多,看娃娃書是個不錯的消遣,當時租書攤子和鋪子里面,租一本娃娃書要1分到2分錢,買一本娃娃書也就才6分到9分錢,吳正祥就想著攢錢買書,小孩子攢錢不容易,買到一本就覺得很珍貴,一定要好好保存著,慢慢的養成了收藏書籍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有了上萬本的娃娃書。

上面一本是吳正祥兒時收藏的,下面一本是他后來買的外文版本。
隨后,吳正祥打開一本裝滿糖紙的相冊,“你看這個糖紙,上面畫著孫悟空和豬八戒,多漂亮啊!”收藏娃娃書是因為兒時書籍珍貴、收藏糖紙則是因為糖紙設計精美漂亮、收藏門牌是感于城市變遷、收藏報紙和期刊雜志是想留下歷史與記憶。
采訪到了三點鐘,吳正祥家的鐘“鐺鐺”作響,記者定睛一看,感覺有點年代了。“這個鐘是六十年代的‘三五牌’老鐘,墻上掛的那個是三十年代的,今天忘了上發條!”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