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直面改革發展前進中的問題,“增強憂患意識,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就是在解決新矛盾、落實新要求、激活新動能上體現出了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為湖北高質量發展在區域和產業發展上打開了更細、更實、更活的視野和路徑。
這是解決新矛盾的需要。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重要判斷。從湖北的發展現實看,這種新矛盾突出體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發展不協調上。產業結構上,布局存在同構化、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城市之間,“兩副”支撐不足,“多極”遠未形成;城鄉之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水平之間差距依然明顯。緊扣這種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湖北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突出了產業布局的統籌性,通過打破區域壁壘,打破各自為政,讓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起來,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起來,讓大都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鏈接起來,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從而形成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整體提升的新格局。
這是落實新要求的需要。完善我省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是交好“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個答卷的有力舉措。高質量發展既包括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綠色化,又包括區域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顯然,“一芯兩帶三區”這一湖北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抓住了產業這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從省情實際出發,通過產業布局調整優化,將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地域有效鏈接,發揮相關產業要素的聚合優勢,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這是激活新動能的需要。發展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堅持錯位發展,才能提升產業鏈水平,營造各區域有序發展、錯位競爭的良好產業生態;只有發揮比較優勢,才能提高區域產業布局顯示度和集中度,促進區域產業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從堅持中心城市引領、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芯驅動”,到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漢孝隨襄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兩帶支撐”,再到鄂西綠色發展示范區、江漢平原振興發展示范區、鄂東轉型發展示范區“三區協同”,湖北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科學把握全省各地產業現狀和發展優勢,深刻指明了全省各區域產業發展的長遠方向。通過盤活各區域產業存量、激活產業增量,讓老樹發新枝、讓新枝長成大樹,讓區域發展既有競爭、又有協同,攪活湖北區域發展的一池春水。
“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鼓勵創造性貫徹落實”,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創造性貫徹落實”成為熱詞。“創造性”從哪里來?就是從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中來,從以新應新、以變應變中來,從勇于創新、敢于擔當中來。在解決新矛盾、落實新要求、激活新動能中主動應對、積極作為,“一芯兩帶三區”的宏偉藍圖就一定能在荊楚大地上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