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植物筆記》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5日訊(記者周滿珍)5日,科普作家劉從康攜新書《武漢植物筆記》來到物外書店漢陽店,和讀者分享武漢人身邊的神奇植物。
劉從康此前出版過科普讀物《身邊的鳥》,《武漢植物筆記》同樣從科普角度,以觀察筆記的形式,循著節氣物候的線索,介紹了武漢城市環境中的80余種鄉土植物,并配以作者的親筆手繪圖。書中入選的植物,皆為武漢常見物種,或生長于城市綠化帶、街心小花園,或常見于人行道、居民小區等,體現了武漢獨特的自然環境。
與其他植物科普讀物不同,劉從康的《武漢植物筆記》,提供了一種文化的關切。在描述四季植物時,劉從康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植物研究路徑里,把四季用“孟、仲、季”區分,并結合《詩經》、《楚辭》、《本草綱目》、《救荒本草》以及古代、近現代著名詩人的作品,討論植物的特色、分布以及與人的關系,讓那些不起眼的花草貼近日常生活,并與中國古代詩詞及其表達的文人情懷聯系起來。
當天的新書分享會,劉從康充分展露了和植物學相關的深厚文化學養。在談到武漢公園里最常種植的觀賞植物,如西洋接骨木和中國接骨木時,他引用了深受青少年讀者喜歡的《哈利波特》的一個細節,“他們用的魔杖就是接骨木做成的,這并非作者J·K·羅琳的杜撰,而是古代歐洲人確實認為接骨木可以辟邪。”
他也關注了只要給點養分就能在城郊野蠻生長的構樹,并做了文化的溯源,“構樹在《詩經》里名為榖,是‘惡木’的代名詞,但中國現存最早農學著作《齊民要術》,卻專門教人如何栽種構樹。”他說,等到造紙術發明后,大家才知道,構樹是重要的造紙原材料。宋朝的紙幣交子就都是用構樹樹皮制造的,其樹皮還是制作高級被子的重要原材料,元代詩人王冕還專門寫過《紙衾》詩,記錄了當時用‘楮桕’(構樹樹皮)做紙衾,“楮衾能潔白,孤臥得平安”。
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劉從康表示,“中國文人的詩詞世界,就是一個大千植物世界。”他希望新書可以幫助現代人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如何品花觀草,貼近泥土,親近自然。“我所選的植物都是武漢人比較常見、易見的植物,熱愛家鄉、親近自然,可以從關注小區、校園、公園、野地里的一株小草開始。如果你對它們感興趣,先用手機拍下來,再查一查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