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把脈歷史方位,洞察發展大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得出的重要結論,為我省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開闊了視野、指明了方向,為我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了信心、增強了定力。正確認識、全面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求我們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從變化中發現機遇,從短板中挖掘潛力,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我們既要充分預見外部不確定因素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更要看到這正是機遇所在。當前,我省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金融領域“黑天鵝”“灰犀?!眴栴}也遠未解決。我們既不能放大悲觀預期、動搖信心,更不能將其作為放緩經濟發展的借口。信心比黃金更寶貴。發展形勢越困難,我們越要堅定必勝信心,增強斗爭精神。技術封鎖、貿易壁壘,只會倒逼我們進一步開拓新興市場,加快科技創新。我省在科技創新、擴大開放上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在國家逆周期調節宏觀政策出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完全可以乘勢而上、以變應變,充分發揮我省地處國內市場腹地、內需前沿的優勢,在新一輪穩增長、促開放、擴內需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
我們既要充分認識我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之痛在所難免,更要看到這正是希望所在。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出清“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必須壯士斷腕,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必須加快調適,這些都是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
從長遠來看,今天不為“陣痛”付出代價,不勇敢邁過這道坎,將來必將付出更大代價。以“短痛”解決“長痛”,我們要有更強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經濟優化升級交匯融合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最大限度提高經濟質量和競爭力。
我們既要高度重視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更要看到這正是潛力所在。實體經濟發展不夠強、產業結構不夠優、創新動能不夠強、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不夠協調,這是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現。這些問題既是短板、弱項之所在,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所在、發展的后勁之所在、提升的空間之所在。把短板變成“潛力板”,關鍵在于化痛感為緊迫感,知不足而后進,以更大的力度、更精準的措施,久久為功,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新機遇不是天上掉餡餅、順水推舟的機遇,而是逆水行舟、滾石上山的機遇。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機會,更是考驗。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我們當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在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中實現新突破、贏得新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航船在迎風破浪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