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們表決通過大會決議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委員們滿懷信心走出會場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湖北強調,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武漢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始終把創新擺在全市工作核心位置。此次武漢市兩會上,各位代表、委員聚焦熱議創新話題,達成高度共識:武漢要大幅拓展創新空間、大力提升創新能力,讓創新真正成為各區各功能區發展的第一動力。
上下同心放膽破冰
1979年,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開放拉開全國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漢正街為這座城市贏得了一座改革豐碑。
“敢為天下先”,漢正街人當年極富改革膽識。今天要重現“貨到漢口活”盛景,復興漢正街,讓武漢“買全球、賣全球”,仍然要靠放膽破冰的意識和銳氣。人們因此發聲:“期盼漢正街再出一個鄭舉選。”
武漢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被國家賦予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提出強化武漢的“主中心”責任,當好全省發展的“頂梁柱”。重擔在肩,挑戰空前。新使命面前,沒有現成路徑可循,武漢需要大膽闖、大膽試,蹚出一條新路。
“別的城市有的,我們都要有;別的城市沒有、我們具備條件的,要積極探索創新”。
一些先進城市的做法集中進入武漢人的視野:營商環境全國第一的深圳,千方百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上海城市管理和土地利用經驗豐富;浙江掌上辦公系統效率極高……
首創精神不能缺席。“別人沒有的政策”最有吸引力,哪里最先提出好政策,哪里的企業就最先受益。多位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直言,我們的城市還有很多改革任務亟待攻堅,改革要奔著問題去,敢于啃硬骨頭。
抓創新謀未來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2019年,武漢讓創新驅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武漢要求各區:因地制宜、因產制宜、因企制宜,拿出最好的空間資源用于創新發展。
“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的戰略布局,要求武漢全面提速存儲器、航天產業、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四個國家新基地建設,爭做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性產業,納入武漢的“新”動能體系。
引人關注的是,今年科技新名詞扎堆走進了政府工作報告,“100G硅光收發芯片”“64層三維閃存芯片”“氫油物流車”……充滿科技感的陌生新詞背后,是武漢創新實力的體現,更是“錢”景無限的城市新興產業。
武漢提出,全域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行動,讓創新真正成為第一動力。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解決企業“痛點”和難點,深化市場化改革,“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干的就讓企業干”。
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大幅精簡“負面清單”,不斷降低全社會營商成本,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做到“對外服務一個網站一個APP,對內辦公一套系統一個平臺”,完善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機制,提高服務效能。
成立100億制造業發展基金、100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100億支持融資擔保基金……實打實的創新之舉,解民營企業燃眉之急,努力幫其破除發展前路上的高山、冰山、火山。確保民營企業家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武漢已拿出實際舉動,去年起訴了529名不法侵害者。
刷新作風提升能力
創新城市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政府“荷包里的錢”,將繼續向民生傾斜。精準扶貧探索創新之路,研究實行“一人一策”“一村一策”,目標是每個貧困人口、貧困村如期真實“出列”。
2019年10月,軍運會在武漢舉行,打造新環境,當好東道主。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武漢不斷出新招:長江漢江沿岸無序碼頭將大大減少,甚至消失,兩江將露出靚麗的濱水岸線風貌;長江主軸、東湖生態綠心,將建成更多亮點區塊;南湖、湯遜湖水質提升,軍運會開幕前城市建成區都將消除黑臭水體。
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實在在改進作風,為基層減負。新的一年,武漢要探索建立以街道鄉鎮為樞紐,上下聯動、下評價上、快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機制,重點是“下評價上”——各職能部門要做好社區的服務者,而不是管理者。
一個鮮明的目標已經確立: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打造服務型政府,讓每一位市民在武漢生活更方便更愉悅更幸福。
處于重要戰略期的武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為發展引路領航。全市廣大領導干部面對新要求——做解決實際問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手,“領導干部要帶頭,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作風,不斷提高領導改革發展的能力水平”。
建設“三化”大武漢,推動城市復興,創新成為第一推動力。
長江日報記者劉功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