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畢軍)山清水秀,鳥鳴山澗。走進宜都市五眼泉鎮弭水橋村,如同置身畫卷之中,讓人心曠神怡。
很難想象,4年前這里的村民吃的還是腌臜水、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村而過的丑溪還未成為國家4A級景區“九鳳谷”。
是什么,讓遠近聞名的的“后進村”一躍成為“美麗宜居鄉村示范村”?

圖為弭水橋村
“礦老板”回窮鄉 紫薇花開出新希望
4年前,該村一半人在外務工,另一半人想著搬離。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里矛盾叢生,甚至有村民把村委會的牌子摘下來送到鎮上告狀。
丑溪不丑,只是沒有知音。為改變貧窮落后的現狀,當地政府多次邀請事業有成的煤礦老板劉大衛返鄉帶領鄉親們致富。幾經考慮,劉大衛毅然將企業交給妻子打理,回到山溝里當起了村支書。
“當時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有的只是這一方山水”。劉大衛與村干部商量后決定,要想致富,還得從這山水上做文章。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弭水橋村立足生態資源的優勢,采取“公司+村委會+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種植千畝紫薇園,不僅使全體村民年增加收入65萬元,村集體每年增收13萬余元。
圖為弭水橋村的紫薇花
依托丑溪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村里引資建成了國家4A級景區三峽九鳳谷,并開辦農家樂30余家,增加就業崗位250多個。
圖為4A級景區三峽九鳳谷
彩色公路連接鄉里鄉親 “四化標準”建設美麗家園
要想經濟過得去,環境還得加點綠。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弭水橋村被選為美麗宜居示范鄉村建設的首批試點,將“凈化、綠化、靚化、文化”的四化標準開展到每家每戶。
為保護丑溪不被污染,村集體投資200萬元,采用AO生化法,引進了微動力一體化技術,以微動力+人工濕地模式、無動力+人工濕地模式、微動力直接排放三種處理模式解決污水處理問題。
同時,積極響應省住建部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劉大衛帶領村委會對農戶庭院、公路周邊等區域進行基礎設施改造。
圖為扶貧安置點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
2018年底,一條長達3km的彩色公路,從東至西貫穿弭水橋村把鄉親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未來五年主要的產業和建設空間。
以弭水橋村村委會為中心,一套以紫薇觀花游為核心的鄉村旅游帶已經形成,以丑溪眾多旅游景點及產業點的“一中心一線多點”布局正逐漸拉開序幕。
圖為弭水橋村的彩色公路
異地搬遷助力精準扶貧 送田送地送溫暖
弭水橋村村民李香定原本住在山上,方圓數里沒有人煙。由于務農和養殖收入只能維持溫飽,家里還有年邁的母親需要照顧,加之身患殘疾,46歲的他至今尚未娶妻。
劉大衛調查發現,像李香定這樣的村民,在弭水橋村有幾十戶。村委會積極響應異地搬遷政策,將這部分村民集中安置,并給每家分了菜園子,還為他們分配了工作。
如今,李香定在離家不遠的景區停車場當保安,每月收入達3000元,一有空就跑到鄰居家串門,“希望趕快找個伴”。
圖為易地搬遷安置點“丑溪廣場”
16個春秋,跟隨著美麗鄉村的洪流,弭水橋村按照省住建廳提出的“群眾為本、產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建設理念,一步一個腳印,創建環境優美、風格協調、產業支撐、鄉風文明的美麗家園。
1465個日夜,紫薇樹苗茁壯成長,載起全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58萬到100萬的巨大跨越。
如今的丑溪已經變成了國家4A級景區,“九鳳谷”在習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烈火重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