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康)青的山、綠的水、白云悠悠飛,美得詩情畫意。
興山里、香溪邊,昭君添夜淚,痛得透徹心扉。
昭君苑、娘娘井、望月樓,一棟棟彩屋黛瓦無不印證著流傳千年的昭君文化。房屋改造、污水處理、垃圾治理,一項項整治措施持續凈化著傳頌至今的明妃故土。
今日興山,昭君文化產業、鄉村旅游和山區生態農業飛速發展,黨風廉政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齊頭并進,美麗鄉村建設下的興山越顯活力,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一路前行。

圖為興山新縣城全景
鄉村綜合治理發威力 特色小鎮建設顯成效
一方山水一方人,昭君鎮便是一個典型。作為興山縣的文化招牌,昭君的老家便是坐落在村口,古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說的即是這里。
村支書驕傲地說:“咱們村民住的是昭君別院,吃的是昭君臍橙,飲的是昭君苞谷酒,滿滿的昭君文化溢滿了村里每一個角落。”難以想象,幾年前的這里,天上飛線、地上垃圾,豬欄廁所遍地可見,幾無美人故里的風采。

圖為昭君別院
自住建部門開展的“美麗宜居”鄉村示范項目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便納入了首個整治方案,自2016年起,每年2000萬元的整治預算投入,現如今一眼望去大街小巷一塵不染,豬欄廁所更是無跡可尋。
“鎮村環境干凈整潔,管理有序,自來水供水率、衛生達標率、生活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均達到100%。”昭君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圖為鳥瞰昭君鎮
環境優化強產業 產業扶貧奔小康
說起榛子鄉,整個興山縣所有人會豎起大拇指,這個位于海拔1300米的山上的小山村,全村10984人,創造出了財政總收入2216萬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2萬元的優異成績。立足高山蔬菜和煙葉種植兩大主導產業,在“調品種、提品質、用品牌”和穩定產業規模上下足了勁,獨特的地理環境使種植出的10多種“高山蔬菜”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贊譽,供不應求,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圖為榛子鄉和平村高山蔬菜園
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榛子鄉通過危房改造、飲水工程、道路建設、電網改造、光纖入戶等工程,讓農民住上了安全房、飲上了自來水、走上了硬化路、用上了安全電、聯上了互聯網,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扶貧標兵”魏國琴,2015年她還在村里擔任網格員,看著家鄉的巨大變化,給了她創業的信心,一條微信的土特產推廣使她走上了電商的路子。2017年4月她成立了榛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電商平臺,將農戶自家種植的木耳、土蜂蜜、野生干菌等“土寶貝”推向市場,幫助農戶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近200噸,增加收入300多萬元。在縣電商辦、扶貧辦和鄉政府的支持下,組織板廟村、育林村60多戶貧困戶,種植富含花青素和長壽元素硒的黑金剛土豆,使貧困戶戶平增收3000元以上。讓60多戶找到了脫貧的產業路子。
一條最美水上公路 串聯綠色宜居村莊
黃裕姣是嫁到興山縣古夫鎮深渡河村的“媳婦”,一條“中國最美水上公路”從南至北貫穿了全村。順著水上公路,沿棧道而上,路過一片橙黃的“柑橘林”,便是她的住處,一家叫做“在水一方”的農家樂。每逢周末佳節,黃裕姣就要忙得暈頭轉向,家里面的桌子早已坐滿了賓客,雖然忙碌,心里面卻像吃了蜜一樣甜。
自全省“美麗宜居”示范項目建設活動創建以來,深渡河村以設施齊全、居住舒適、村容整潔、生態環境治理、管理科學、群眾滿意為建設目標,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采用“中心聚集,軸線拓展”的發展態勢,進行村莊整體建設。以中心居民點為主,沿312省道、最美水上公路的脈絡,在公路兩側的設置居民生活區,并沿公路兩側進行綠化、路燈亮化建設等,并對房屋改造230戶,廁所革命逐步推廣,建沼氣池350口,改廁、改灶、改圈率達到90%以上,構建了集農村田園風光和現代城鎮居住風格為一體的美麗宜居鄉村。

圖為“中國最美水上公路”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本在神龍架一家酒店工作的黃裕姣和丈夫毅然回鄉創業,他們的“在水一方”農家樂年營收已達100多萬元,生活幸福安逸,在深渡河村像他們的這樣的家庭正在逐漸增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