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器陶藝坊開爐點火現場。(松滋傳媒中心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楊松剛 肖永軍 趙亞平)“開窯見喜,喜上加喜;窯火不滅,萬器均成。”老藝人口念祭文,躬身九拜,敬拜窯神……15日,松滋市街河市鎮新星村酒器陶藝坊開爐點火。

體驗現場。(松滋傳媒中心供圖)
“先要拉坯、然后塑形,手要穩住、要注意用力方向,找準中心點……”現場,陶藝師黃元忠老先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泥團包裹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著手法的屈伸收放,盤子、水杯、花瓶、碗等一個個器物瞬間成型。

部分陶藝作品展示。(松滋傳媒中心供圖)
黃師傅今年65歲,原是松滋縣陶瓷廠工人,松滋龍缸技藝傳承人,工廠解體后,常年在外省少年宮教授陶藝。
黃師傅介紹,上世紀末,一口松滋“缸”曾經譽滿世界。上世紀80年代的曼谷,泰國國賓館的大門兩邊有兩盆精制的盆景,其花盆就是來自中國的“松滋龍缸”。世界各國的機場、飯店、機關、學校,龍缸盆景被視為一種典雅的擺設,備受喜愛。在美國、加拿大,當時一口“龍缸”售價20美元,每次投放市場總是被搶購一空。 “松滋龍缸”憑借質量優勢成為國外市場上的暢銷產品。

松滋“龍缸”。(松滋傳媒中心供圖)
松滋“龍缸”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經14道工序精制而成。特別是在龍形處理上,采用特質的雕筆精心雕刻,使整個缸面立體感極強,兼有剪紙和雕塑的藝術效果。燒成后的“龍缸”,缸釉呈咖啡色,“龍”呈金黃色,光亮潤滑,晶瑩清透,加上造型優美,使之顯得格外古樸典雅。松滋“龍缸”質地堅固,厚薄均勻,具有盛水不溲,盛物不腐的特點,尤為可貴。作為再制蛋品包裝或盆景容器,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龍缸”出口的黃金年代里,松滋縣工藝陶瓷廠海內外客商不斷。

松滋“龍缸”。(松滋傳媒中心供圖)
上世紀90年代末,由于單位解體,“龍缸”連同昔日的松滋縣工藝陶瓷廠一同走進歷史,成為永久的記憶。“龍缸”技藝的最后一任傳承人黃元忠老師傅在外地漂泊打拼多年后,回到故土,在該市街河市鎮新星村的樂鄉酒器坊重新開窯燒瓷,續寫松滋的“龍缸”記憶。黃師傅說:“玩了幾十年泥巴,我有信心讓松滋陶瓷重新火起來。”
該鎮鎮長劉明偉說,鄉村振興,文化為魂。陶藝坊的建設,讓新星村增添又一游玩體驗好去處,孩子們可以張揚興趣特長,游客可以體驗不同的樂趣,也可以根據喜好私人定制。
新星村先后打造古法釀酒、剪紙藝術、陶藝坊等文化項目,吸引民間傳統藝人扎根,一方面是保護和傳承民間工藝,同時也是為了培植美麗鄉村的亮點,讓游客來此體驗不一樣的味道,留下不一樣的記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