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蘇德超在上課
楚天都市報記者柯稱通訊員王懷民吳江龍
檔案
蘇德超
男,1975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哲學評論》編輯部主任。
22世紀人類移居外星,上千年后,你作為一名歷史學家被派回地球考察,發現類人機器人社會還在運轉,你想去看看它們的哲學雜志上寫著什么……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武漢大學2018秋季學期哲學核心問題(形而上學)期末考試題大意。
出題人是武大哲學學院教授、博導蘇德超。前段時間,這道題在微博上火了,還有人把它搬到“知乎”上,引來24萬人次瀏覽,不少人提交腦洞大開的“答卷”。每學期,蘇德超都會布置意想不到的期末考題,往往都能火一陣子。但他說不想當網紅老師,安安靜靜當個學生們歡迎的“校紅”挺好。
期末考試比科幻 畢業生也來投稿
哲學核心問題(形而上學)是武大一門通識課程,學生都不是哲學專業的。然而,這些非專業學生面對的,卻是哲學中最核心、最難懂的分支。蘇德超把形而上學稱為“哲學中的哲學”,研究的是非常抽象的問題。諸如“這個世界是否存在”“世上事物是如何聯系的”等等,“很多問題乍一聽像是神經病問的。”蘇德超笑著自嘲道。
然而,從這次考試來看,這門課應該是挺有意思的。蘇德超批改完試卷后,不定期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高分答卷,不少答卷讓人驚嘆學生腦洞之大。如果不知道背景,人們會以為是一次科幻小說命題大賽。
在很多份答卷中,學生設想機器人的哲學偏向于思考與人類的關系。武大信管院學生葉子綠寫道:“說不定人類也是別的物種的產物呢。如果人類真的是被制造的,那么制造者是過于精明,還是技術不夠,才會讓人類意識不到自己制造者的存在。”
也有多人設想了機器人“叛變”的場景。如武大物理專業學生劉義坤,寫得很有畫面感:“我用顫抖的手摸起了僅剩沒讀過的《類人黨宣言》,只有一面內容,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類,只有類人。一把手槍抵在了我的后背。”政管院的任歡儀甚至設想,自己僅僅因為說出“哲學”兩個字,就被機器人警察逮捕,“我像那位先哲一樣慨然面對那個黑洞洞的槍口,只不過,槍響的那一瞬間,我好像聽見了機器原件碎裂的聲音。”
還有一些蘇德超帶過的往屆畢業生,甚至是其他學校的學生,也通過網絡發來作品。蘇德超說,畢業生社會閱歷更豐富,思考更深,往往答得更好。
每年都出“神題”當成最后一課
相比微博上的一片和諧,在知乎上關于這道題的討論,則多了些許火藥味。有人說,題目預設機器人社會仍按照人類的模式在運作,那么它們的哲學發展自然和人類社會一致;也有人說,機器人社會根本不會存在哲學雜志。更有人批評這種出題方式是“一種裝作‘有趣’的膚淺風格”,認為大學教授應該很嚴肅地與學生討論人類普遍關切的問題。
蘇德超并沒有發聲反駁。倒是有一些學生為他鳴不平,提醒大家,這是一門面對非專業人士的選修課,首先得吸引學生。
了解蘇德超的人都知道,這種出題方式是他一貫的風格。早在2011年底,他的期末考題就曾在網上引發廣泛討論。“一天,你收到一封信……你如此激動,以至短暫失憶,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烈爭吵的午后。你撕掉它,讓它飄落風中。你不會放過TA……在東湖的倒影里,你看到了你對一切的看到,包括TA的善良,和你的幸福……”一個朦朧的愛情故事被分為6個小節,每個小節后面,蘇德超都會提問。
有網友評價“能答這套題的人是幸福的”;有人說,“語言真是優美,忍不住跟著念出聲。但說的都是些啥子啊?”有人評價出題人“心思這么激蕩不安的人怎么會研究形而上學?”懂行的人則分析出,小說里藏著身心關系、因果關系、時空理論等哲學問題。
此后,蘇德超每年出的考題都讓學生意想不到,有時是一句歌詞,有時是一首詩,很多時候還聯系到當年的時事熱點,如,阿爾法狗會下圍棋嗎?怎樣評論耶魯大學死腦復活實驗?
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屆畢業生張小榛還記得,2016年她考的題目大意是: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頭豬。這次考試張小榛得了滿分,她認為自己是靠文學功底占了便宜。“蘇老師也很熱愛文學,要求學生出色地表達觀點,但他也強調哲學課不是文學課,思想還是最核心的。”張小榛說。
蘇德超說,短短十幾節課,學生對晦澀的哲學問題不可能理解很深,但通過考這種活題,可以自由地表達思想,這其實就是最后一堂課。
停電講課兩小時 學生們一個沒走
哲學是冷門學科,形而上學就是冷門中的冷門。2013年,蘇德超“自找麻煩”申請了這門通識課,硬是在同事們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把它上成了熱門課。開放的名額由80人調到了120人,還是有學生吐槽“選了四年都沒選上”。
2017年一個晚上,蘇德超剛開始上課就停電了,他宣布摸黑講半小時,不來電就下課。沒想到,黑暗的教室里一眾學生和蘇德超討論得火熱,等到來電時大家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此時,整棟樓只有這間教室沒散,學生一個沒少。這件事發到網上后,蘇德超的課更火了,有段時間教室里站的地方都沒有,講臺邊都坐滿了人。
蘇德超有什么魔力?張小榛說,他和別的哲學老師不一樣,從來不說某某大哲學家曾說過什么,而是以問題為導向,把生活中的事和當下的熱點新聞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充分討論。“蘇老師是武漢大學辯論隊的教練,口才一流,但他不會跟學生對辯,往往是同學們經常爭辯起來,下課了還要分個高下。”張小榛說。
蘇德超的名聲自然而然傳到了校外。武漢理工大工商管理專業2016屆碩士畢業生吳昊說,他從2015年聽過蘇德超的一次講座后,幾乎每節通識課都會去蹭課,形而上學已經聽了3遍,他就開始聽蘇老師別的課,“一下班就往武大趕,去晚了就搶不到座位,有時只能坐在地上聽。”“蘇老師每次備課都追求完美,PPT做得非常用心。但他卻說,上他的課不用做筆記,不用拍PPT,只要求能跟上他的節奏。”吳昊之前也聽過很多哲學課,他認為只有蘇老師講得最深刻、最通俗,更重要的是能開發思維能力。
對話
網紅教師只被人片面認識
記者:為什么你出的題都這么與眾不同?
蘇德超:哲學問題都沒有標準的答案,考題當然不能太死。很多人認為哲學無用,其實這些抽象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都是有基礎的,我在上課和考試中,用到學生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就是要讓他們意識到哲學的現實作用。我不去考知名哲學家的觀點,因為它們只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哲學的“拐杖”,只有思考的方法才是自己最大的收獲。
記者:你的題在網上都很火,有沒有想過成為網紅教師?
蘇德超:好多人也找過我,說要幫我包裝成網紅,但我講課的風格不適合成為網紅。我最注重和學生的交流,一堂課可能有一半時間在講臺之下,如果你隔著屏幕,我沒辦法有效地影響到你。能受武大學生的歡迎,我已經很滿足了。
記者:那你怎么看待越來越多的網紅教師?
蘇德超:這些老師被歡迎,一定有過人之處。但網絡上放大的,往往是一些金句、段子,他們真正的水平并沒有被全面認識。現在流行快樂課堂,但我想,學生上課不是看演出,不能一味追求快樂。老師還是要有使命感,不刻意追求流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