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盧霜 實習生蔣雨潤)1月17日晚開始,一部《啥是佩奇》的短視頻刷爆朋友圈。視頻講述一位農村爺爺雖不懂啥是佩奇,但為讓孫子開心到處尋找佩奇,因而笑料百出,最后通過自己的想象和方式做出佩奇,并當作新年禮物送給孫子。
該視頻播出后迅速形成病毒式傳播,多家官方媒體進行轉發評論,多位明星為其宣傳,1月18日沖上了微博熱搜第5位。視頻刷爆朋友圈,原因就在于它戳中了我們的情緒共鳴點。
視頻中的那些情感共鳴點
共鳴點一:回家過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回家過年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風俗習慣,儼然已經融進了中國人的血液基因。視頻故事就是以過年為背景,爺爺盼望兒子回家過年,爺爺為孫子準備新年禮物。正如澎湃新聞稱,《啥是佩奇》的推出正逢其時,春節時一家團圓對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還有輿論表示,中國多數年輕人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現臨近新年,該視頻容易形成傳播量級的裂變。網友紛紛呼吁,“該回家過年了,對爸媽說聲我愛你。”
共鳴點二:留守老人
近年來,留守老人生活缺乏照料、安全缺乏保護、精神缺乏慰藉、失能缺乏護理等問題已逐漸引發輿論重視和關注。有網友稱,看了影片才知道電話里一句簡單的“回來”或者“不回來”對爸媽的影響那么大,我們不知道甚至不理解他們的辛苦準備,但是一個鐵打的佩奇一出場,仿佛鏈接起兩個世界,瞬間讓人的心理防線瓦解。
共鳴點三:隔代親情
輿論認為,這部短片的爆紅,說到底靠的是中國人的情。留守老人千方百計尋找佩奇,體現地是他對孫子的關愛,用親情打動了網民。在眾多網友評論中,“感動”“催淚”“溫情”詞語出現頻率最高,可見短片成功地調動了公眾的情緒。《啥是佩奇》觸動地是人性最柔軟的部分,親情是我們一直避不開的情感。
共鳴點四:城鄉差異
《啥是佩奇》以喜劇形式呈現,卻暗含悲劇元素。留守老人不懂什么是佩奇,從女主播到護發素再到活豬,讓人哭笑不得,體現了城鄉在文化、生活乃至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差異,故事背后的城鄉差距,包括信息閉塞與開放、文化的先進與落后、通訊設備的差距等,被揭露出來進行討論。
視頻外的那些爭議
爭議點一:擴大的城鄉鴻溝
視頻被贊寫實又溫情,但其是否體現現實及寫實的程度引起輿論爭議。新京報認為,短片夸大了城鄉鴻溝,這樣的鄉村并不具有普遍性。現在智能手機在農村已經非常普及,而影片中一個城里當過保姆的婦女成為事件權威難免有些可笑。鄉村與城市確實存在差距,但鄉村并不是影片展示地那么與世隔絕。
爭議點二:被丑化的農村
在視頻里,農村是這樣的:落后、閉塞、無知、與現代城市文明脫節較大,但真實的農村實際上并沒有如此落后和閉塞,也不會與現代文明差距如此之大。有網友質疑,不明白為何影片喜歡把中國農村弄成這個色調,認為短片是拿老農對城里世界或新事物的“無知”當笑料來刷存在感的“文藝作品”。對此,導演張大鵬做出回應,他表示短片初衷是想展現老人對孩子的隔代愛,影片鄉村雖極端,但也確實存在。影片想體現的是老人很愛他孫子、老人很孤獨這兩個問題,并不是去“消費農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