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車密度加大,旅客來了就能走(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張揚 通訊員馮暢、周磊)2月22日,正月十八,陽新火車站。上午10時,候車廳里人頭攢動,過完十五的人們紛紛踏上了旅途,開始了新的一年里的打拼。
“大家不要擁擠,注意保管好攜帶的行李物品。”37歲的劉兵是武漢鐵路公安處陽新車站派出所副所長,他正和同事韓謙一道忙碌著,今年春運是他在陽新的第13個年頭,說話間,只見劉兵再次一頭扎入旅客中間,維護秩序、安全宣傳、幫扶旅客,確保平安。
湖北省陽新縣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級貧困縣。1990年開通運營的武九線穿越境內。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該縣開始出現民工流,鼎盛期近70萬人外出務工,成為湖北省勞務輸出大縣。
自1997年春運起,陽新車站首次在全國縣級三等站開行始發務工人員專列,鐵路部門組織全列空車車底專門到該站向溫州、深圳、福州、上海、汕頭等地輸送務工人員,最高時該站春運發送務工人員20多萬人。
2017年9月開通武九客運專線,陽新站成為普速、高鐵兩線并行的高鐵車站。劉兵向我們介紹到,隨著武九客運專線的開通運營,陽新也進入了高鐵春運,高鐵、動車大密度開行,運能大增,2018年陽新站第一次沒有始發務工人員專列,也沒有預留車廂。
“今年春運,陽新站每日開行列車101趟,高鐵和動車占到了一大半,共有69趟次。”這時,陽新所民警陶樂告訴記者,他2014年參加鐵路公安工作,這幾年正好是鐵路飛速發展和可喜變化時期。
春運高峰時期,陽新站日均客流近1.3萬人,是平常的30多倍,今年因為列車密度大,旅客來了就走,形成潮汐式客流,候車室內、廣場上無滯留旅客,站前廣場上的臨時候車風雨棚是為解決旅客長時間購票、候車而臨時搭建的,2017年的面積約2800平米,現在逐年減小,今年春運縮小到約1200平米。
10時10分,乘坐武漢開往溫州南的D2039次列車的旅客開始有序進站,來自陽新縣楓林鎮的王先生一家人正提拿著行李隨客流進站,今年53歲的他在溫州務工近30年,“以前坐大巴車到陽新得一個小時,然后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才能到溫州,現在不同了,不到6個小時就能到,方便多了。”
翻看了列車時刻表,確實如王先生所說,今早他和老伴、女兒帶著不到半歲的外孫女,早上9點31分在楓林火車站乘坐D3222次列車,11分鐘就到達了陽新火車站,等候了半小時,便可以乘坐D2039次列車,于下午16時10分抵達溫州南火車站,王先生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他們一家開心的踏上了旅途,這樣的體驗應該會越來越美好。
春運接近尾聲,平安送走了D2039次的旅客,劉兵、韓謙和同事們將繼續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旅客們的安全出行仍將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