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作為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唯一的女獸醫,37歲的陳婧憑著妙手仁心,15年里先后救護放生了5000多只野生動物,成為動物們的守護天使。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攝
□楚天都市報記者郝曉燕通訊員熊艷平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陳婧在喂養
幫大黑熊接斷掌,為東方白鸛包扎傷口,給受傷隼雕做截肢手術……37歲的陳婧憑著自己的妙手仁心,15年里已經先后救護放生了5000多只野生動物。作為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唯一的女獸醫,在山林里穿梭,為鳥獸巡診治療,就是她的日常生活。三八節前,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近這位野生動物的“守護天使”,傾聽她與動物們的故事。
顛簸十多個小時去救一只熊
3月6日,春雨如絲。九峰山下的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里,草木蔥蘢,生機勃勃,時不時傳來幾聲鳥鳴和猴子的吱吱聲。
陳婧一大早就來了。她放心不下斷腿上還包著繃帶的黑天鵝,和前一天剛被送來救護的獾。檢查完它們的傷勢,又順便去給調皮的獼猴喂點食,這才安心地穿上白大褂走進實驗室。她的一天,總是從和動物打交道開始。“春天野生動物比較活躍,也是救護工作的高峰期,求偶時打架受傷、覓食中毒,甚至被人意外傷害的情況都比較多。”陳婧說。她平時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救護那些受傷生病的野生動物。“有求必救,有救必速”是她堅守的原則。去年5月,中心接到恩施州宣恩縣林業局求救電話,一只黑熊被困深山多日,情況危急。剛從荊門采樣回來的陳婧,拎起救護藥物和還沒來得及放回家的行李,轉身就直奔恩施。
顛簸十多個小時,翻山越嶺,終于找到了被困的黑熊,是一只不到兩歲的熊寶寶,被山民捕野豬的獸夾夾住,一只腳掌鮮血淋漓,哀聲連連。
麻醉,切割取獸夾,包扎打針,陳婧動作利落地搶救完畢,又在現場守護兩個多小時,直至熊寶寶安全無恙地離開。“這片山林已經很熟悉了,我前后在這里救了三只黑熊。”陳婧說,其中有一只還是現場做的斷掌縫合手術。
一年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陳婧都在戶外跑。15年間,經她手救護醫治的動物有5000多只,其中既有黑熊、東北虎、麋鹿這樣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也有田間地頭的各種小小鳥。“都是生命,每一個都要救。”陳婧說。
她還和同事發起成立了全國野生動物救護委員會,開全國之先河推行救護趨勢預報,指導全省累計救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4.9萬余只,保護全省動物物種90%以上。最讓陳婧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有保護意識了,看到受傷的野生動物會給保護中心打電話。
忙于為隼雕做手術她意外流產
給動物治病和給人治病不一樣,經常會碰到各種經驗之外的狀況。陳婧這時候就會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設計出各種神奇工具。
2017年,一只爪子受傷的白腹隼雕被送到她這里治療。隼雕的傷口感染,并發了禽掌炎。陳婧含淚抱著它去做了截肢術。
手術后,為了讓失去爪子的隼雕能夠正常站立,不撞到傷口影響愈合,陳婧花了一天時間,用柔軟的棉布條趕制了一個1.5米長帶蓋子的大“吊床”,隼雕能不著地又輕松地站立。
隼雕是舒服了,但陳婧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當晚她意外流產了,最終沒能保住孩子。“動物都是有情緒的,及時的救治與舒適的護理才能讓它們更快地回到大自然懷抱。”陳婧說。
上山下湖泥里打滾煉成女漢子
獸醫里女性少,因為給野生動物做醫生是個體力活,在深山密林里穿梭是常事。為救助尋找走失的麋鹿,陳婧曾在草叢里呆了兩天兩夜。
采集動物樣本更是一件艱苦的事。武漢越冬的候鳥多,陳婧每年冬天都要跑遍省內的湖區,收集鳥類糞便和血液做樣本分析,防治疫病。穿著長到大腿根的水靴,在湖邊灘涂地的泥濘里邁步都艱難,一不小心還會陷入齊人深的淤泥里,等被同事拉出來時,已滾成了泥人。
這行做了15年,常年的風吹日曬已經把她的皮膚變粗糙了許多,和兇禽猛獸打交道手上也留下了不少傷口,當年的清秀柔弱女子已煉成了女漢子,但陳婧樂在其中。“我會一直做下去。”她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