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徐蕾)4日上午,湖北省委宣傳部舉行湖北自貿區掛牌兩周年新聞發布會。據悉,截至目前,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170項改革試驗任務中,114項中央事權任務、46項地方事權任務共計160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另有10項中央事權任務正在加快推進,湖北將積極對接國家相關部委,爭取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力爭在2019年年內取得積極成效。

發布會現場照片
湖北省商務廳副廳長胡中海介紹,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優化金融服務、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等領域大膽試驗,現已形成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其中7項已在國家層面推廣,57項已經湖北省政府批準在省內推廣,另有29項將于近期推出并在省內推廣。
在國家層面推廣的7項成果中,先出區后報關、先放行后改單等2項作為改革試點經驗由國務院發文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政務改革、無申請退稅、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關稅保證保險等4項由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簡報供全國學習借鑒,國地稅一窗通辦創新做法被國家稅務總局采納并在全國稅務系統推廣。
中央設立湖北自貿試驗區,并賦予“中部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的戰略定位,就是要在湖北加快打造一批重點產業基地,為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目前,武漢片區依托國家存儲器基地、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平臺,成功吸引美國半導體設備、科大訊飛、上海聯影、小米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戶,并帶動一批“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不斷壯大,武漢片區正逐步成為中國光通信領域最大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基地,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國際市場占有率達25%左右,現已完成“芯屏端網”全產業鏈布局,正努力打造超萬億產值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襄陽片區著力打造區域性生產性服務業高地,引進英諾迪克產業加速器、九龍云端創業園、智慧財稅中小企業孵化器、金融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知識產權維權和技術轉移工作站,為企業提供創業孵化、人崗匹配、融資交易、成果轉化、外貿出口、掛牌上市等全生命周期要素支撐。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已形成整車研發、生產、檢測、售后、動力電池生產及回收利用等完整產業鏈,2018年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產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26.8%,正全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宜昌片區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六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擁有全球最大的金剛石鋸片基體生產出口基地和全球第三大鋼琴生產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研發生產企業安琪酵母、亞洲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插齒機和銑齒機研制企業長機科技、亞洲最大的醫用丁基膠塞生產企業華強科技等一批國際化企業,人福藥業占據全國麻醉藥品市場60%以上。目前,宜昌片區正著力培育工業經濟、平臺經濟、物流經濟三大千億產業,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成立到2019年2月,湖北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25622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85家,合同外資額38.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9.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996.4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774.5億元人民,出口1221.9億元人民幣。2018年全年,湖北自貿試驗區新增專利申請33492件、新增專利授權15067件,1154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2.3億元。湖北自貿試驗區以全省0.065%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省同期約13.5%的實際利用外資、30.9%的進出口、25.8%的專利申請、23.5%的專利授權,顯現出強勁的對外開放高地效應和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已經成為推動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湖北商務廳將繼續堅持創新與產業發展兩條腿走路,聚焦市場主體政策訴求,深入挖掘現行體制機制中制約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痛點”“堵點”,研究提出新一批改革試驗任務,謀劃制定湖北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方案,總結提煉更多有含金量、體現湖北發展成績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田”“開放新高地”的功能,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湖北智慧”和“湖北動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