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張濤甫做主題演講。(記者劉建維 攝)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趙貝)“互聯網崛起,逆轉了由傳統媒體主導的傳播格局,輿論‘入口’也從傳統媒體轉向了新媒體,輿論場‘流動性過剩’現象明顯。”4月26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張濤甫在2019湖北第二屆政能量峰會上指出,傳播格局轉型呼喚新宣傳補位。
“如何有效影響所要影響的人,是每一個宣傳者面臨的難題。”張濤甫說,互聯網引發的傳播革命,改寫了中國輿論場版圖,也改變了新聞宣傳的既定模式,新媒體攪動了中國輿論場的“入口”格局,傳統的輿論傳播“閉環”被打破,內容生產失控,受眾流向機構媒體、平臺媒體和自媒體,主流輿論場遭遇空前挑戰,傳統宣傳模式遭遇挑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張濤甫做主題演講。(記者 劉建維 攝)
張濤甫介紹,當下中國輿論場眾聲喧嘩,輿論“流動性過剩”問題突出。從廣度來看,輿論事件的影響空間不再是局域性的,而是廣域性的;強度來看,當下輿論表達釋放的能量極大,非理性趨向突出,輿論暴力成分增多;從頻度來看,各類輿論事件此起彼伏,密集發作,同類事件重復發生的概率較高;從社會影響度來看,當下社會輿論與社會行動之間的互動頻繁,輿論對社會的影響甚為顯著。
新格局,新挑戰,主流輿論場如何應時應勢而動,同唱“一首歌”,共畫“同心圓”?“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的新媒體呈現爆炸式擴張,‘新意見階層’崛起 ,輿論‘流動性過剩’,導致輿論引導難度甚大。”張濤甫說,“重建共識是構建輿論‘同心圓’的關鍵,新宣傳要注重頂層設計、迅速搶占入口、精準把握規律、掌握宣傳技巧。”
張濤甫介紹,具體就是要推動民間輿論場主流化,尤其是那些在民間輿論場擁有超強輿論議題設置能力和導流能力的頭部新媒體平臺和機構,要主動對接主流輿論導向,在一些重大輿論議題上,與官方輿論場同頻共振。宣傳技巧方面,要強調可視化、故事化、代入感等,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傳播格局重構方面,要從“心”出發,系統聯動,主力軍亮劍、主戰場回歸,主流輿論場要把握新宣傳主動權;執政黨必須成為意識形態領導者、社會心態引導者、社會情緒疏導者、中國話語主導者。
“塑造認同是一個長線工程,也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是一片遼闊的疆土。”張濤甫說,要改變民間輿論場與主流輿論場力量的嚴重不對稱,應有更多的主流媒體齊心行動,與民間輿論場形成輿論共振,實現輿論風險的最小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