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4月30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陳文婷 唐偉)青年節到來之際,4月29日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院長夏帆教授以“如何成為新時代的青年”講專題團課,用三個關鍵詞寄語青年學生,與百名青年學生代表談成長話未來,共同慶祝五四運動100周年。
夏帆是80年后,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也是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主要從事生物傳感器、生物分子響應性納米孔道方面的研究。青春、俊逸、書卷氣,既有理工思維的嚴謹,又具人文意趣,是青年學生對他的“科學”評價。

夏帆首先從自己求學點滴說起,他說,自己學化學也并非首選,專業是調劑的,大一學習成績差點落入后程,但是自己感到要能力才行。于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學習預習,晚上11點才休息,四年如此,并形成了良好的習慣。以此,他寄語大學生第一個關鍵詞:勤奮。“勤奮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有各種規訓名言,但我有一句自己的理解,就是要持續不斷的勤奮”。確實,從參加工作特別是擔任材化學院院長,他堅持每周工作一百小時,并號召青年教師把握機遇,勤奮鉆研,形成了學院奮進奮發的教研風尚。
“大家都在議論996,有一些觀點也可以理解,但是我認為作為青年學生還是可以心無旁騖的讀書學習,應該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讀書長才”。他說,讀書讓他知道各學科知識理論是可以融合互通的,也是可以互相啟發借鑒的,而這對科研創新尤為重要,他自己的生物傳感以及癌癥早期檢測研究方面的成果就綜合了生物、醫學等各領域知識理論。
“自信對大家也特別重要,特別是一群優秀的青年學生在一起時,我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曾經那么優秀”,夏帆說,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這個獨特就是我們自信成長的基因和原動力,要從自己出發,找出屬于自己的成功道路。他還以某些科學大師的人生經歷為例,告誡大家“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簽”,要相信自己能變得更優秀,走向成功。
科學不問西東,青春不負芳華。夏帆希望青年學生多關注人類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比如“人類是否可以擁有無限時間”,“記憶是否可以移植”,有些影視作品也反映了一些科學問題,值得探討思考。他希望同學們從專業學習中思考、發現問題,勤奮博才,讀書明理,成就自信的目標。
“夏院長的報告讓我明白,讀書要學以致用,讀書要觸類旁通,讀書要堅持不懈”。該校033182班團支書石正粵表示:“自己正值青年,就應該勤奮努力,吸取知識,增長能力,自信走好人生發展的每一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