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上午,百家校媒行走進漢陽知音國際文化節。(荊楚網記者劉建維 攝)

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記者在現場。(荊楚網記者劉建維 攝)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伍佳佳 周嬋 )高山流水覓知音,墨水湖畔品漢陽。5月26日上午,來自湖北48所高校的百家校園媒體的大學生記者走進漢陽知音國際文化節,感受知音文化魅力。快閃、中外精品文化表演,文創產品展示、現場涂鴉等,讓人應接不暇。確認過眼神,這就是大學生記者們想要的文化節。快來看看,這個文化節是如何征服大學生記者的吧!
古詩里的漢陽底蘊深厚 現實版漢陽國際范兒十足

武昌首義學院何杏梅(中)與外國友人合影
提起漢陽,大部分人跟武昌首義學院何杏梅一樣,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古詩句。然而一場在墨水湖畔舉行的知音國際文化節,令人對漢陽刮目相看。
文化節上中外精品文藝節目表演,精彩紛呈。武漢大學陳玥君則將知音國際文化節定義為一場精神盛宴。她最喜歡的節目是《紙扇書生》,古風的元素令人聯想到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行云流水的書生氣息。

武漢輕工大學梁婉瑩
與陳玥君的喜好不同,武漢輕工大學梁婉瑩最大的感受是,知音文化煥發生機,不同國家民俗文化的展示讓此次文化節國際范兒十足,很多平時不太留意的文化形態,在文化節上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鄭芳圓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鄭芳圓在活動現場采訪武漢涂鴉愛好者易小陽,采訪過程中,易老師對漢陽如數家珍,有著濃厚的情感,令人動容。
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就體現在細節。漢陽知音文化之所以散發持久魅力,在于其開放和包容性,這是與漢陽城市氣質高度契合。
知音文化綻放新魅力 精品文藝表演令人流連忘返
漢陽是知音文化的發源地,鐘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知音文化已成為漢陽文化金名片。

華中師范大學吳沛
知音國際文化節留學生表演生動活潑,充滿異域風情。華中師范大學吳沛說:“雖然現場綿綿細雨,但絲毫不影響漢陽市民的熱情,現場掌聲雷動。”

湖北工業大學吳優
湖北工業大學吳優回憶起一個細節,留學生在草坪上彈琴擊鼓唱歌,現場的觀眾自覺圍攏起來欣賞,雖然語言不通,但卻是非常奇妙的文化體驗。這大概就是國際知音文化節的意義吧,文化交融,相互接納,共享美好。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陳政燃(右一)與少數民族美女合影
“知音國際文化節現場超燃,每個板塊都安排得很巧妙”,武漢工程科技學院陳政燃高興地說,尤其是幾場快閃活動,在大家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穿著不同文化服飾的人從活動現場各角落走向場地中央,唱起歌唱祖國,現場的嘉賓和觀眾也紛紛加入,歌聲震撼,畫面唯美動人。
湖北大學散泠逸說:“舉辦知音國際文化節這樣的大型活動,充滿展示了漢陽文化自信。”
新漢陽令人刮目相看 有機會將留在漢陽貢獻力量
中國地質大學常浩宇最初對漢陽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工業和交通,通過參加文化節活動,感受到漢陽發生的變化,尤其是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很適宜創業生活。他表示,能吸引全球那么多國家的關注,這座城市未來發展一定不會差。畢業之后,如果有機會的話,會留在漢陽工作。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謝鑫成稱漢陽是創新之城,他透過知音文化文創產品這一細節,深刻的感受到文化創新的重要性。他說,文化節現場,《張大人的貓》系列文創產品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人合影拍照,對于一般人而言,創新的設計和新穎的視覺表達本身就是吸引力,文化有魅力,才會帶來傳播和傳承。

湖北中醫藥大學張立
文化節成功舉辦后,湖北中醫藥大學張立還專門查閱了資料。2018年,漢陽成為武漢市第四個“千億城區”,新引進大學生2.6萬余人。張立說:“漢陽發展后勁十足。”
隨著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增強,漢陽靈活的人才政策,這些均將吸引更多大學生留在漢陽,為漢陽建設貢獻力量。
為宣傳軍運會打開了一扇窗 讓人對大會充滿期待
2019知音國際文化節主題是“世界軍運 天下知音”,以知音文化為紐帶,聯結世界。
武漢科技大學孫鴻宇說,知音文化節為武漢軍運會宣傳打開了一扇窗,也為漢陽文化走出去推開了一扇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趙雪純也贊同這一說法,并補充道:“知音國際文化節的舉辦是漢陽綜合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現,時尚、多元、國際化,這些在漢陽得到很好的展現。今年10月武漢還將舉辦軍運會,漢陽匯聚全球知音,是提前給軍運會打call。待到丹桂飄香,將會有更多的國際友人匯聚在這里,競技、交流,期待百家校媒行能走進武漢軍運會,目睹軍人風采!”

武漢工程大學徐娟現場體驗趣味軍運會項目
武漢工程大學徐娟則從整個武漢的角度來看知音文化節,她說,參加漢陽國際知音文化節,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漢的包容性、開放性、多樣性,還有武漢作為軍運會東道主擁抱世界知音的姿態和熱情,它無疑向世界傳播了江城文化,體現了武漢人民對于知音文化的無比自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