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妥木斯《冬至》

西多羅夫《第一場雪》

藝術家與嘉賓合影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俄建交七十周年。1月6日,作為中俄建交七十周年的開年獻禮,中國美術家協會攜手俄羅斯聯邦美術家協會、俄羅斯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共同主辦了“故鄉——西多羅夫、妥木斯油畫展”。這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對兩國的藝術愛好者而言,也是一場不可多得的視覺盛宴。
70年來,能夠親身經歷、親眼見證中俄兩國友誼的老一輩藝術家無不進入耄耋之年,此展的兩位藝術大師正是這樣的耄耋老人。西多羅夫曾擔任俄羅斯美協主席20多年,為俄羅斯的美術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繼承俄羅斯風景畫傳統,將畢生情感投射在俄羅斯廣袤遼闊的土地上,以精湛的油畫藝術與高尚的人格魅力,成為俄羅斯國寶級畫家和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生于內蒙古的妥木斯,作為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同樣殊榮無數,是中國當代卓有成就和頗具聲望的藝術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妥木斯的油畫就在中國藝壇脫穎而出。他的藝術扎根內蒙古大草原,其油畫作品常常以蒙古族的生活場景,尤其以駿馬為創作主題,用駿馬指代中華民族的雄渾氣概和悠遠詩意。同時,他又吸收西洋油畫精髓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畫面簡潔、單純,表現出油畫造型的獨特神韻,形成特有的油畫表達方式。幾十年來,妥木斯一直致力于探索油畫的民族化與現代化,在現代油畫語言與傳統文脈的融合轉化中,在現實人文關注與強烈的情感底色相互作用下,妥木斯的繪畫并沒有局限于地域性的風情表達,而是立足于對詩意的傳統與中華民族精神風骨的造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西多羅夫就是中國常客,妥木斯的油畫也深受俄羅斯油畫深厚底蘊的影響。在西多羅夫向李白與杜甫求教之時,妥木斯則向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維奇借力。李杜的詩性出現在西多羅夫沉厚的俄羅斯油彩中,而柴可夫斯基的唯美憂郁和肖斯塔科維奇的強烈厚重則閃現在妥木斯的畫面里。西多羅夫和妥木斯, 作為中俄兩國藝術界重要人物,各自依照對美學的領悟,創作出個人的心靈圖景,為各自祖國的教育和藝術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們的事業和追求, 見證了中俄文化的影響和友誼的源遠流長。
中俄兩國攜手,在文化領域展開了廣泛合作和交流。此次展覽,凝結著兩國藝術家的真摯情誼。除了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也是對兩國文化交流史的回顧,必將為兩國藝術發展帶來積極深遠的影響。
此次展覽將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至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