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一家人喜迎豐收。(呂強攝)
人民網布瓊布拉1月13日電(記者 呂強)從布隆迪首都布瓊布拉驅車約45分鐘,就來到位于布班扎省吉航加縣的中國援布雜交水稻示范田,此時正是一片豐收景象,金燦燦的稻田里當地農民忙碌而喜悅地迎來為期7天的收獲期。就是這塊土地,曾在2016年年底創下非洲水稻的高產記錄,去年3月這里培育的“川香優506”獲得布政府審定,成為全非洲率先獲得國家頒證的中國雜交水稻品種。如今,援布高級農業專家組正將試種成果惠及民眾,為布隆迪的老百姓擺脫貧困提供支持,為國家農業發展增添信心。
這是援布第四期高級農業專家組9個多月來連續第二季的雜交水稻示范成果,從第一季的5公頃已經擴展到第二季的48公頃,受益農戶134戶,涉及1072人。據專家組組長、水稻專家楊華德介紹,目前地里種植的品種是去年3月通過布政府審定的“川香優506”,是第一個獲得非洲國家頒證許可的中國雜交水稻品種。布隆迪環境與農牧業部常務副部長恩多瑞馬那·伊曼紐(Ndorimana Emmanuel)跟記者介紹道,“這是布隆迪擴大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第一步,我們非常信任中國的品種和中國專家的技術”。談到目前的示范情況,他用到“震撼”一詞,“要趕快把農民們動員起來,推廣到全國去,解決全民的‘吃飯’問題就大有希望了”。雜交水稻平均每公頃達10噸左右,而當地水稻僅為4噸/公頃,示范戶收獲的效益可達之前的5倍之多。
據了解,布隆迪30%的糧食依賴進口,如果水稻產量能達到8噸/公頃就基本能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布政府已將中國雜交水稻示范成果納入“2018國家發展重大成就”中。恩多瑞馬那說,布中的農業合作成果收獲越來越多,成績越來越大,“從總統到百姓都對這些成果贊不絕口”,希望能夠繼續這樣的合作,讓布隆迪的農業未來更加美好。中國駐布隆迪大使李昌林告訴記者,布隆迪90%的人口從事農業,農業是當地百姓的根本,中布農業合作是在切實解決他們心底最敏感、最需要的問題,這已經成為兩國關系最重要的紐帶。
援布隆迪第四期高級農業專家組派出了7名專家,包括水稻、土肥、蔬菜園藝、農機、農產品儲藏及加工、水產、畜牧專業,這些都是布隆迪期待改善和建立的農業項目。

當地農民在喜悅地向記者展示雜交水稻和當地水稻產量的不同。(呂強攝)

田間的脫粒現場。(呂強攝)

示范田航拍。(呂強攝)

專家組組長楊華德在詢問村民收成情況。(呂強攝)

專家組培養的技術員恩達伊克基在展示示范田水稻和當地普通水稻的區別,他左手是中國雜交水稻,右手是普通水稻。(呂強攝)

農民們豐收的喜悅。(呂強攝)

示范田中開心的孩子。(呂強攝)

中國專家和當地技術帶頭人,以及當地豐收的一家人。(呂強攝)

豐收中的雜交水稻示范田航拍。(呂強攝)

田間沉甸甸的稻穗。(呂強攝)

農民手捧稻谷豐收的的喜悅。(呂強攝)

示范田中豐收忙碌景象。(呂強攝)

當地農民在向記者展示雜交水稻和當地水稻兩種品種產量的不同。(呂強攝)

豐收中的示范田航拍。(呂強攝)

專家組組長楊華德在田間考察收成情況。(呂強攝)

當地農民在向記者展示雜交水稻和當地水稻兩種品種產量的不同。(呂強攝)

田間沉甸甸的稻穗。(呂強攝)

在示范田旁邊孩子在眺望著即將豐收的稻田。(呂強攝)

中國專家組和當地技術員在豐收的稻田里合影。(呂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