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曼谷4月26日電(記者 孫廣勇)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泰國總理巴育接受中國駐泰國媒體聯合書面采訪。巴育高度贊賞“一帶一路”倡議。他表示,這體現出中方致力于通過提升跨大洲合作和互聯互通水平實現本地區及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國積極邀請國際社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強調共商、共建、共享,為共同應對快速變化的當今世界所帶來的挑戰提供了強有力的多邊主義解決方案。
巴育說,“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使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實現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各國應密切合作,在上述領域加強政策對接,實現優勢互補。一個統籌協調的互聯互通政策對構筑全新的世界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格局應不僅能夠尊重各國的國內要務,也能有助解決重大的跨境問題、分享全球公共產品。
談及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巴育表示,這將為各國提供一個就“一帶一路”合作交換意見,加強國際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合作的機會。第二屆高峰論壇期間,各國領導人還將討論未來合作方向。論壇還將為泰國提供一個推進東盟與中國各領域互聯互通合作的平臺。泰國將闡明繼續推動“一帶一路”的愿景,包括泰國為提高私營部門競爭力和擴大市場準入所作的努力,為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貿易,投資和創業而采取的便利化措施,以及在項目融資、公私合營、人力資源開發、在東盟框架內推進“互聯互通再連接”等方面的政策。“互聯互通再連接”這一概念基于開放、包容、互利的原則,旨在于更廣泛區域內實現互聯互通政策的對接與互補,實現可持續的安全與發展。
泰國是最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之一,共建“一帶一路”為泰國自身發展和中泰合作帶來了巨大收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泰國全面參與共建,兩國合作成果豐碩。巴育表示,“一帶一路”是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倡議,泰國非常支持。“一帶一路”尋求推進亞洲、歐洲、非洲的互聯互通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緊密關系,尋求通過不斷增加貿易,投資和各類互聯互通項目推進可持續發展。泰國同樣追求這些目標,并將其寫入了“20年國家發展戰略”和“泰國4.0”規劃中,同時這也是泰國積極參與的各個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框架的內容。
巴育說,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表現出對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投資意愿,泰中鐵路合作項目也取得進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泰國、中國、老撾將簽署關于中老泰鐵路的合作備忘錄,該項目涉及中國、泰國和東盟的互聯互通。泰方認識到東南亞地區對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本地區6條經濟走廊可將中國同其他地區連接在一起。泰國地處東南亞中心,銜接上述6個經濟走廊,這一戰略性位置讓泰中拓展次區域、區域合作成為可能。特別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可以作為面向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四國的出口商品的生產和分銷基地。除了在東部經濟走廊項目上的合作以外,泰中兩國還可以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東部經濟走廊的無縫對接,同時通過挖掘本地區多個合作框架、倡議的潛力進一步加強中國和本地區的合作,這些框架和倡議包括“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三河流域經濟合作戰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等。
巴育說,互聯互通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帶一路”合作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便利人員往來與創新交流,共享有益做法,這也有助于泰國在本地區實現“互聯互通再連接”。因此,泰中兩國通過合作,能共同在湄公河次區域甚至更大范圍內推動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
巴育高度評價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作為2019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泰國尋求通過區域互聯互通促進東盟整體建設。巴育說,《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藍圖。一個日益聯通的東盟將提升自身競爭力,增強一體化認知,跟上世界不斷變化的步伐。此外,泰國也在尋求擴大與東盟以外國家的互聯互通,因此提出了“互聯互通再連接”的概念,促進《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與我們重要合作伙伴發展戰略的對接,比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南半島三河流域合作機制。這將成為東盟一體化和地區繁榮進步的重要催化劑,為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區域互聯互通發揮作用。
巴育表示,泰國及東盟其他國家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國交流有益經驗、做法,具體領域包括規則的制定與協調、數字化創新、人員往來、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此外,泰國也致力于和東盟其他成員國及中國攜手增進民間往來。2019年就被定為“東盟—中國媒體交流年”和“東盟文化年”。
巴育介紹了中泰鐵路項目進展情況。他表示,泰國政府堅定致力于推進泰中鐵路項目。中國有句話叫“同心協力,事事順利”,只要共同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泰中鐵路項目在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除了能夠創造經濟增長機會、增強流動性外,通過與中老鐵路及本地區的經濟走廊,如南-北經濟走廊、北部經濟走廊和東部經濟走廊相連,中泰鐵路還將在推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