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新
2018年12月29日
老師們、同學們、親愛的海內外校友們:
戌年邁向新征程,亥歲迎來錦繡春。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我謹代表學校,向全校師生員工及家屬,向全體離退休老同志,向海內外廣大校友,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2018年,對地大人來說,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難忘的一年。我們共同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這一年,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圓滿召開十二次黨代會,開啟了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新征程。這一年,是學校全面開啟“雙一流”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重要之年,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這一年,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議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新時代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起“嚴在地大”的品牌,啟動“研究型大學建設規劃”“一流本科建設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著力構建一流本科建設工作新體系。12名教師當選全國各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其中主任委員2人,副主任委員1人。環境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湖北省教學成果獎22項,創歷史新高。王奉宇入選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地大學子不斷在國內外頂尖期刊發表論文,在全國各類科技競賽中斬獲佳績。生源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高,校園創新創業氛圍進一步濃厚。大學生原創作品再次登上央視舞臺。
這一年,學校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與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合作成立了中國地質大學附屬武漢心理醫院,共建心理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邁出了從研究宜居地球即關心“地球的健康”到關心“人的健康”的第一步。成立了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學院,成立了專門的體育學院,翻開了登山戶外運動教育和體育學科建設的新篇章。
這一年,學校成功舉辦“國際青年學者地大論壇”,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新增國家級各類高層次人才14人。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殷鴻福院士當選全國“2018最美教師”、李德威教授被追授為“全國優秀教師”。吳敏教授當選2019年度IEEE Fellow。謝樹成教授團隊成果入選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研究成果登上《科學》雜志。
這一年,學校大力推進“地學長江計劃”,組織開展“地學長江計劃”聯合科學考察,服務“長江大保護”。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9項,直接經費1.3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獲得各類省部級科技獎勵15項。《地球科學》、《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再次入選“2018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成功舉辦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中國地質大學專場,22個項目成功簽約,簽約總金額50多億元。
這一年,“地球深部鉆探與深地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學校獲批成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學合作研究中心武漢學院”。新增1個國家“111”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18年,學校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上海軟科的地球科學領域排名中位次持續前移,優勢學科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這一年,學校堅持服務需求導向,積極推進與政府、企事業單位戰略合作,與重慶市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功舉辦第十屆校友分會會長、秘書長聯誼會暨第三屆地質資源高峰論。校友張彌曼院士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一批校友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校友翁新強當選全國首屆“脫貧攻堅、青春榜樣”十大典型人物。首批氫燃料電池動力公交車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試運行,武漢首座加氫站同時啟用。
這一年,我校教學綜合樓正式啟用,游泳館全面對外開放,新校區大部分單體建筑進入裝修裝飾收尾階段,有望在2019年投入運行。新獲批教育用地約458畝,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建國際創新創業基地,推動“中約大學”建設和國際化辦學。教職工住宅三期穩步推進,取得重要進展。
這一年,還有無數師生員工和校友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努力工作、勤奮學習,為自己的2018留下了奮斗的足跡!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即將到來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之年,是學校深入落實“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深入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深入推進綜合改革的關鍵之年。我們深知,“一流”等不到、喊不來,只能創出來、干出來。學校的騰飛,離不開每一位地大人的付出與貢獻!只要我們時刻堅定心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不畏艱險、奮勇向前,一代接著一代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偉大夢想就一定能實現!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體健康、事業進步、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