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15日電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玉狗梁村,村民們每天都會聚集到村里的廣場練習瑜伽,風雨無阻。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他們的身體變得靈活了、精神氣兒更足了,也尋得了一條富有特色的脫貧致富之路。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1月10日報道稱,通過練習瑜伽,玉狗梁村的村民們不僅正在擺脫貧困,也顯著地提高了思想和精神風貌。瑜伽興村,體現了中國在扶貧領域的創新性和創造力。

《環球郵報》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稱,玉狗梁村地處張家口市張北縣,地理位置較偏,屬于貧困村。村里僅有100來名常住居民,而且大部分都是些老人家。但是一大清早,就有30多人裹著外套、迎著初升的太陽來到村廣場。他們在廣場上集合,沿著廣場四周排成隊,然后做起了瑜伽——屈膝下蹲、伸出手臂,站在磚塊上保持平衡。大部分人每天要練兩次,每次一個小時。
盧文震是村里的扶貧干部,曾在一所學院任職,他喜歡音樂和唱歌,是他把瑜伽帶進了玉狗梁村。但盧文震被派到村里可不是為了推廣健身,而是為了扶貧。2016年,盧文震與兩名同事帶著任務來到了玉狗梁村。“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提高村民收入、消除貧困。”
盧文震在接受采訪時稱,他第一次想到瑜伽是為了解決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他無法像村民那樣盤腿坐著,他想提高自己的柔韌性,很快他發現瑜伽也可以緩解村民們腰酸背痛等病痛,可是最初村民們并不理解。盧文震說:“自從我們來到村里扶貧,有些村民就不太高興,因為他們想為什么不給他們直接發錢。” 但是盧文震堅持給村民做工作,告訴他們瑜伽能強身健體。
作為扶貧干部,盧文震和同事們一直在商討研究如何開展扶貧。但扶貧工作面臨著許多困難。在玉狗梁村,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60歲的老人都算年輕的了,而且留下的老人往往體弱多病。玉狗梁村還面臨缺水問題。盧文震說:“莊稼的生長和產量,全都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老天爺下雨,人們才有東西吃。”
報道認為,玉狗梁村面臨的情況在扶貧工作中并不少見。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表示:“在一些農村地區,人們受教育水平不高,也很少掌握滿足市場需求的知識和技能。”莊教授還指出,一些扶貧干部由于不是專家,在解決經濟問題上也能力不足。
盧文震先是嘗試幫助村民在微信上賣村里種植的土豆,賣是賣得出去,但是由于運費成本太高,他發現這不是長久之計。
玉狗梁村需要探索一條脫貧的創新之路。這時盧文震也意識到“瑜伽還能扶貧”。

村民們稱,練瑜伽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圖片來源:《環球郵報》網站報道截圖
在練習了一段瑜伽后,村民們下地干活更有勁兒了。67歲的張志英(音)之前駝背,經常背疼,還不時頭暈,睡眠也不好。她說:“盧書記來了以后,教我們瑜伽,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她呼吸順暢了,身體也更靈活了。“之前我每天只能吃一個饅頭,現在能吃兩個了。”75歲的吳琦蓮(音)說,“(做完瑜伽)我身上也不疼了,心情也好了。”瑜伽有了忠實粉絲。 “冬天也在室外練,風雨無阻。” 82歲的常淑梅(音)說。
村民們一邊干活一邊向記者表示,身體好了,干起農活效率更高了,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2017年,玉狗梁村被授予 “中國瑜伽第一村”的稱號,雖然這這一稱號沒有帶來獎金,但這讓不少人注意到了這個村子,吸引了不少媒體前來采訪,繼而引發了網絡關注。有些老人從遠在外地的子女那要來了智能手機。“他們就想看看自己在新聞報道里的照片。”盧文震說道。
除了提高村民們的勞動效率之外,盧文震還希望瑜伽能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從而帶動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他也在試著轉變人們對貧困的看法。在中國,人們通常認為“物質生活優先于精神生活”,“我要做的就是扭轉這種看法,”他說。

《紐約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其實,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早在去年就曾報道過玉狗梁村村民練瑜伽的故事。報道稱,玉狗梁村留守村民平均年齡為65歲,他們以養牛放羊以及耕種小塊土地為生。這個逐漸老齡化的小村莊需要活力和激情。村干部盧文震為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讓村民們練瑜伽。而在瑜伽的作用下,村民們節省了醫療費用。玉狗梁也因此受到了中國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盧文震說,他希望借關注度的提升吸引更多游客。
加拿大《環球郵報》稱,中國正致力于在2020年徹底消除國內的極端貧困,而“瑜伽興村”是中國扶貧的一項創新舉措。“瑜伽興村”既體現了中國扶貧工作的創新性,也說明了地方在進行扶貧時享有很高的自由度。
報道稱,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中國扶貧資金投入增長迅速,從2013至2017年,扶貧資金數額大體上翻了一番。不僅如此,項目審批權限也下放到縣,到縣比例從2014年的70%提高到2017年的95%。中國脫貧攻堅戰創下佳績,在短短五年間,極端貧困人口減少約三分之二。截至2017年底,剩余貧困人口3000萬左右。

盧文震說服村民種植藜麥,以增加收入。圖片來源:《環球郵報》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進一步指出,中國正在努力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條件。政府鼓勵和引導企業推進產業扶貧,出臺幫助貧困地區投資和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提倡農產品網上銷售,推廣中藥材種植。
除了借助瑜伽減貧,玉狗梁村也在積極尋求更多的脫貧致富之路。例如,從干旱的土地里創收。去年,盧文震說服村民種植藜麥,希望市價更高的藜麥能讓村民在土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收入增長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