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紅義在快遞網點裝車(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今年44歲的楊紅義是一名菜鳥天貓直送配送員。近三年來,他在北京故宮一帶送出超過10萬件當日達快遞,沒收到一條差評。 冬天天沒亮,楊紅義就起床了。簡單洗漱后,他在6:30趕到快遞分撥點,開始一天的忙碌。分撥完畢后,他會挨家挨戶送快遞,一天下來往往已是晚上8點。 每天,楊紅義從北長街、西華門、南長街走到中山公園,這里是快遞員最頭疼的區域——一是往往需要步行,抱著大件小件的包裹;二是等待時間長,客戶從故宮、沿線機構出來取包裹要不少時間。 春節臨近,每天的包裹數比以前多出100多件,主要是米面水糧油等生活用品。配送每個包裹都要打電話,楊紅義每天的通話記錄,密密麻麻有近200條,每一條都意味著一次等待。每個月光電話費就要300多元,這是他生活中一筆比較大的支出。 近三年來10萬次送達,楊紅義和這一片很多人熟悉起來。老街坊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美好生活創造者”:一大件水20公斤,都是楊紅義人工扛上五、六樓,他還會順手帶走垃圾;一年365天,每天至少2萬步,他是不少人朋友圈的運動冠軍;大促時件再多、再麻煩,多跑幾趟他也會當天送完。 送快遞經常會被催促、誤解,“委屈再大,咱也不能急眼。”楊紅義說,下單的用戶都帶著一份期待,做好服務是第一位。 雖然故宮近在咫尺,但他還沒有進去逛過一次。全年無休,家人也不在身邊。他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帶著妻子兒女,好好逛一次故宮。

楊紅義將貨物送進故宮西華門(1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楊紅義抱著貨品走在北長街上(1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楊紅義在故宮西華門外打電話聯系客戶取件(1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楊紅義(前)行走在南長街上,準備配送(1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楊紅義在故宮西華門外送貨(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