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末獎勵可以說很實惠了 考好了三斤豬肉帶回家
考試考好了,
見過發獎狀,發文具,發獎金……
發一串3斤豬肉的你見過嗎?
地處廣西北部山區的這所小學,
成績優秀的學生人手一份豬肉“獎狀”,
真是太實在了!

知了小學獲獎學生拿著豬肉合影。龔普康 攝
“我喜歡紅燒”
“我要喜歡粉蒸肉”
“我想拿來燒烤”
1月18日,
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知了小學,
迎來了2018年秋季學期散學會,
71串3斤重的豬肉擺在操場中間,
引發圍觀。
設計對白:哇,紅燒肯定好吃!龔普康 攝

設計對白:“你能獲獎嗎?”“肯定能啊!”王以照 攝

設計對白:我媽等著我拿肉回家下鍋呢。王以照 攝
還未發獎,
學生們已經留著口水,
想著豬肉怎么吃,
要和誰分享。
“我要和爸爸媽媽吃”
“我要和外婆妹妹吃”
“我給爺爺奶奶吃”
……

設計對白:拿回家燒烤最好,肥瘦相間。王以照 攝

設計對白:到底什么時候發豬肉?王以照 攝
老師們為了這份獎品,
還親自當起“屠夫”。
17日,學校向當地貧困戶購買了
一頭200多斤的豬,
幾名老師動手宰殺、分肉。

在知了小學又要當老師,又要當“屠夫”。朱柳融 攝

老師的手既要拿粉筆,也要拿菜刀。朱柳融 攝
當學生得知自己獲獎時,
臉上笑開了花。
拿著豬肉,不時還喊著
“開心”“手酸了”,
“早知道叫我爸爸開車來拉”。
有的小孩舉著豬肉,笑著說:
“還好又得了,要不然屁股可能開花。”
知了小學校長張世杰發了獎品后,
開玩笑問:“我今晚可以到誰家吃肉啊?”
學生們舉著肉高喊:“去我家,去我家!”

設計對白:終于發豬肉啦!龔普康 攝

設計對白:老師,這肉有點重。龔普康 攝

開心!左手獎狀,右手豬肉。龔普康 攝
現有170多名學生的知了小學,
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半山坡上。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有的學生上學要走一兩公里的山路。
當地人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僅130多人知了村良拜屯,
目前有在校大學生近30人。

知了小學有170多名在校學生,本次有71人獲獎。龔普康 攝
這里有8名老師,
有的已陪伴學生40多年,
有的30多年,
也有剛來不到一年的。
學校有一棟磚瓦平房,
是2008年張世杰和幾名老師,
利用課余時間建起來的。
“當時學校教室不夠用,
撥款不夠,只能我們自己動手。”
張世杰介紹,現在校舍越來越好了。

圖中兩棟白色的樓即為知了小學。王以照 攝
除了有愛的老師們,
自2006年起,
知了村籍小學到高中階段學生,
得到一個愛心團體一對一資助,
在讀學生每年都可以獲得助學金。
兩次買豬肉的資金,
都是由愛心人士捐助的。

老師在發期末家庭報告書。王以照 攝

學生們在看家庭報告書。王以照 攝
“這是第二次給成績優秀學生獎勵豬肉。”
張世杰介紹。
該校地處貧困山區,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
即使成績好也沒有獎勵。
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裕,
及很多愛心人士捐資助學,
學校開始以文具、獎金獎勵學生。
但不少學生拿著獎金到小賣部買零食,
家長還沒見到獎金的面就沒了。

航拍知了小學,位于山坡之上。王以照 攝
2018年7月,
老師們商量購買貧困戶的豬肉作為獎品,
既可以激勵學生,
學生又能和家人分享,
還能幫助貧困戶,
學生家長都很喜歡,
希望這個學期還發豬肉。

豬肉和獎狀,獎勵標配。龔普康 攝

豬肉和獎狀,獎勵標配。王以照 攝

一位媽媽一手提著豬肉,一手牽著孩子。王以照 攝
散學會結束,
獲獎的學生們
一手拿著獎狀,
一手提著豬肉,
朝家里跑去。
“這次考了第四名,
我覺得挺不錯的!”
已第二次獲得豬肉獎勵的楊聚說,
現在還沒有想要以后好干什么,
但他要走出大山。
楊聚媽媽開心地從他手里接過豬肉,
“兒子,以后要更努力啊!”

拿著肉,高高興興回家去。龔普康 攝

拿著肉,高高興興回家去。王以照 攝

家里都在等著你們的豬肉呢。龔普康 攝
近期,全國各地陸續迎來寒假,
你的期末獎勵是什么呢?
文:朱柳融
圖:王以照 龔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