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3日電 (趙競凡)國家財政部23日發布中國2018年全年財政收支運行數據。數據顯示,當年全國財政收入超過18萬億,支出破22萬億,收入增速較去年下降1.2個百分點,支出增速則較去年上漲1個百分點。

財政部 中新經緯 王潮 攝
具體來看,在財政收入方面,2018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而從財政支出來看,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0906億元,同比增長8.7%,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個百分點。
財政部國庫司副巡視員李大偉表示,2018年在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情況下,財政收入完成了年初預算目標,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6.2%,比年初預算目標(6.1%)高0.1個百分點,超收175億元。李大偉稱,前述目標的達成,主要是因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財政增收奠定了稅源基礎。
此外,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分別達到24.3%、53.2%、77.8%,各節點均超出或接近歷年最快進度。對此,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指出,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和較快進度,為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018年財政工作的重點是減稅降費,減稅降費的兩大主體是企業和個人。財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企業所得稅收入規模為35323億元,同比增長10%,較去年同比增速下調1.3%;個人所得稅收入規模為13872億元,同比增長15.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降低了2.7個百分點。
在“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下,通過降低經濟實體的稅費負擔,有助于各實體充分釋放經營活力。而2018年以來,相關部委著眼于減輕企業負擔,大力推進減稅降費。除年初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政策措施外,又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增值稅改革減稅近4000億元,個稅改革減稅約1000億元,支持創新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減稅約500億元。
對于減稅降費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曹和平此前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體現在理論、政策兩方面。
從理論意義來看,曹和平稱,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有助于提高企業儲蓄率,從而增加企業流動性,促使其投資率上升。曹和平認為,降低企業所得稅,其實是通過流動性紓困,使中國上億經濟實體的生產能力獲得提升,“如果經濟規模增大,稅率降低了但是稅基擴大了,則稅收總量或許不降反增。”
展望后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曾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2019年或將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上調財政赤字率,重點支持基建和補短板薄弱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或隨之擴大。此外,也可能深入開展減稅政策,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對于2019年的減稅降費安排,財政部稅政司巡視員徐國喬介紹稱,將在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為明顯的降費。上述減稅降費主要包括: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深化增值稅改革,全面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配合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等。
對于相關減稅降費舉措,曹和平認為,其有利于推動落后產能出清,必將使中國經濟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經濟體系也將從原來的投資拉動向需求拉動和創新驅動型模式轉變,繼而推動人均收入提高,助推國家經濟保持較高速增長。(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