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年輕人
他們平均年齡22歲
平均身高1米85
每天專注訓練騎摩托車
訓練最艱苦時
3天磨壞一只輪胎
7天磨壞一雙手套
騎著165輛摩托車
行駛總里程700多萬公里

他們從不飆車競速
而是保持嚴格的隊形
時而大“V”,時而一字長龍
組建5年多以來,一茬茬官兵
通過6大模塊18個科目超100項考核
經歷至少2000個小時的訓練
千錘百煉鑄就萬無失一
圓滿完成國賓護衛任務2391場次
他們,就是武警國賓護衛隊

武警國賓護衛隊被譽為“中華第一騎”,主要擔負來我國訪問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政要在行駛途中的禮賓警衛任務。近幾年,武警國賓護衛隊先后完成了比如APEC 會議、“9·3”閱兵、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一系列重大任務。
你以為他們只是負責騎車直行?
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們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技能
直角漂移
▼

極限甩尾
▼

以80公里時速
快速處置路面出現的可疑障礙物
▼

每位隊員經歷
6大模塊18個科目超100項考核
超過2000小時的嚴格訓練才能正式執勤
熟練掌握
高速排障、180度緊急掉頭、
通過限制窄橋、穿越火障、漂移過彎
等摩托車駕駛高難度動作
練就擒拿格斗、準確射擊、快速應變等絕技
可謂“護衛場上一分鐘,訓練場上數年功”

盡管一場次護衛任務最長的也就只有27分鐘,肩負著國家崇高的施禮任務的他們嚴格刻苦訓練,用完成護衛任務零失誤展現了中國大國形象和中國軍人風采。

武警國賓護衛隊最近來到《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節目中,參加了一項高難度的精準測距騎行挑戰。11名隊員,經歷了獨木橋、玻璃直角通道、魚缸等多項困難障礙,齊心協力完成1.5米和2.5米這兩關不同間距的極致測距考驗。
這次精準測距騎行的挑戰能夠圓滿成功,不僅僅是每一個人的努力,也考驗著團隊配合的默契,更是武警國賓護衛隊精益求精、完美執勤的生動體現。《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中還呈現了武警國賓護衛隊第2318場次執行護衛任務的畫面。
這場護衛任務,武警國賓護衛隊的隊員們從釣魚臺國賓館出發,經過“中華第一街”長安街和天安門、復興門、三元橋等一系列地標至首都國際機場,全程以高規格高標準的方式對待我們國家的外賓。

在這么完美執行安全警衛任務的背后,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據統計,自2013年武警國賓護衛隊重組以來,6年間官兵們磨壞了12000多雙手套,這每一雙手套都是他們的榮譽勛章。


要知道,這些隊員們的摩托車重達500多斤,上肢力量不強的話,根本沒辦法駕馭精準控制摩托位置。撒貝寧和孫楊還現場嘗試了扶正摩托,親身感受摩托車的重量。

在競技體育上有一種說法,糾正一個技術動作需要5000次正確的重復。而摩托車手的這種感覺能力的形成也需要上千小時的訓練。武警國賓護衛隊的訓練和執行任務過程中,千錘百煉鑄就萬無一失,正是每個人一次又一次挑戰不可能,才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在部隊,他們是軍人。
在家里,他們是孩子。
這些年輕的隊員們見到久別的家人時,
流露出可愛又溫暖的一面。
比如姚鵬見到7年未曾來探望自己的母親,
這次暈車也堅持來團聚,
鐵血男兒也忍不住心疼地含淚抱著家人。
▼

家人們以自己的孩子為傲,每一個孩子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的熱血男兒。武警國賓護衛隊的隊員們,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使命,致力于讓世界看到中國大國形象和中國軍人風采。
同為追夢人,青春無悔,
向每一個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的中國人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