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中國版納斯達克漸行漸近 制度設計實現三大突破
中新社記者 陳康亮
中國版納斯達克的腳步已越來越近。中國證監會近日發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并與上海證券交易所起草、發布了相關配套規則的征求意見稿。

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在注冊制試點、交易規則、退市制度等方面實現較大創新和突破,有望推動該板塊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試點注冊制 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
《實施意見》明確,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上交所負責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證監會負責科創板股票發行注冊。與此同時,科創板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等。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注冊制的推出,將成為科創板乃至A股市場的亮麗風景線。這是中國A股第一次真正意義上IPO(首次公開發行)的市場化改革:IPO標準設計將更包容,如淡化盈利指標考核,更側重科技含金量及成長性評估;IPO審核將首次交由上交所獨立完成,更好推進市場化。
董登新強調,科創板雖著眼高科技產業,但其最大特點和優勢就在于包容性與開放性,這種包容性和開放性很大程度就體現在注冊制的試點。比如有些科創企業發展前景好,但由于研發投入過多,導致財務數據并不亮眼,科創板可通過注冊制更多地接納、吸引類似企業上市,從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對此,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亦表贊同。軒偉指出,科創板在制度設計方面更加市場化,也更注重和國際標準接軌。例如,試點注冊制、上市門檻更為靈活等,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現有框架的重要突破。科創板問世將給中國優秀的科技企業帶來對接資本市場的全新機遇。
交易規則:20%漲跌幅+50萬元門檻
新規擬進一步放寬漲跌幅限制,明確科創板企業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停限制,之后實行20%的日漲跌幅限制。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從長期來看,科創板二級市場的交易規則應與成熟市場接軌,實行T+0、無漲跌限制等交易制度,以保持二級市場的活力與效率。但考慮到改革的平穩性,此次科創板并未如市場此前預期的實行T+0制度,但將漲跌幅限制由現階段的10%擴大至20%。
對此,董登新亦持類似意見。但他進一步提醒,除擴大漲跌幅制度外,新規還擬將投資者的交易門檻之一設為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資產不低于50萬元(人民幣,下同)。
董登新表示,由于科創板是新事物,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設定投資者門檻無可厚非。但同時科創板也需要引導場外資金入市,故而不能將標準定得太高。50萬元的交易門檻低于新三板的要求,應該能平衡好引資金和防風險的關系。
退市更嚴:直接終止上市
新規擬要求,科創板上市公司構成欺詐發行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的,股票應當終止上市;科創公司股票交易量、股價、市值、股東人數等交易指標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應當終止上市等;且科創公司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直接終止上市,不再適用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董登新認為,科創板的退市制度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嚴厲,這也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必然要求。只有實施更加嚴格的退市制度,及時清退市場的害群之馬,才能確保科創板市場環境的優化。
付立春亦認為,科創板提出更嚴格的退市制度,符合市場預期。因為注冊制意味著相對較低的上市門檻,這就要求必須有嚴格的退市制度與之匹配。注冊制和退市制度,一個是進入市場化,一個是退出市場化。從國際經驗來看,只有進、退兩個市場措施緊密配合,資本市場才能形成活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