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軍嫂:嫁給愛情 從不后悔。視頻剪輯:任予飛
團圓。
同為軍嫂,黨婷和范冰冰的夙愿終于在2019年的春節實現了。她們第一次帶著孩子來到北京,與同在武警北京市總隊執勤第二支隊的丈夫張新武、張浩暢一起過春節。除夕夜,兩對家庭與戰士們一起包餃子、看春晚,辭舊迎新。
對于軍人家庭來說,這樣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尤其在這一刻,孩子與父親的親子時光顯得尤為珍貴。

警營闔家歡,黨婷(右五)和范冰冰(左三)帶著孩子來警營和丈夫團圓。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攝
“每天期盼的日子就是探親,感覺他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前臘月,士官張新武的妻子黨婷帶著2歲的兒子坐了整整兩天的火車從老家甘肅來到北京。那幾日,一段解放軍戰士返鄉休假,孩子卻因“認不出父親”頻繁閃躲的視頻在網絡走紅,黨婷看完瞬間濕了眼眶,“太真實了,我們的故事不一樣,但經歷一樣。”
剛來北京,黨婷就和兒子一起“中招”流感。一家三口出游的計劃只能擱置,夫妻倆帶著孩子跑了兩趟醫院,其余時間全部在床前照顧孩子。但黨婷依然是滿足的,采訪這天,她化了淡妝,擦了玫紅色的口紅,長長的頭發披在肩上,那些冷暖自知的軍嫂生活被她笑著講了出來。她談的最多的,是相隔千里的父子同心。
張新武每半年才能回一次家。黨婷對丈夫的工作表示理解,她竭盡所能彌補家庭關系中父親的缺位與父愛的缺失。
她說,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突然喜歡與男同志親近,家里的舅舅、爺爺、姥爺,甚至是有些陌生人。每次黨婷帶孩子去單位,男同事一伸手,孩子就會立刻跟過去要抱抱,“同事們都開玩笑,你家孩子從小缺父愛,讓我給他點父愛。”
這些生活中瑣碎的細枝末節,黨婷很少和外人說起,但每一個情節都在她的心里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
“我帶孩子去同事家玩,同事家的孩子喊爸爸,我家孩子突然就愣住了,他又不知道他(自己的)爸爸在哪里,就和其他小朋友說‘我不知道(爸爸),我有媽媽’。”
血脈相通,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父親”有了更加具體的感應意識。
家中床頭擺放著僅有的一張張新武的軍裝照,黨婷從沒刻意讓孩子指認過。偶然一次,孩子指著視頻中穿綠軍裝的叔叔,告訴她:“媽媽,這是爸爸。”黨婷一下呆住了,“孩子太小,我沒怎么跟他提過他爸的工作。”看著孩子兩眼放光的模樣,黨婷心里又酸又笑,她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爸爸,這是爸爸的戰友。爸爸在北京當兵呢。”

除夕夜,軍嫂和戰士們一起包餃子。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攝
結婚前,張新武很嚴肅地問了黨婷一個問題,“做軍嫂會很難,你要做好準備,確定要嫁給我嗎?”黨婷始終認為嫁給愛情的婚姻不需要遲疑,所以,她很確定地回應張新武,“那么多人做軍嫂,她們可以,我也可以!”
同樣的問題,對范冰冰夫婦而言,相識九年,結婚六年,最長情的告白莫過于三個字“我等你”。
還在上學時,范冰冰等著與張暢浩見面。結婚后,她等著張浩暢探親回家。現在有了兩個娃,她最盼望的是孩子放假能來北京與丈夫相聚,讓父子三人多一些相處時光。
范冰冰的二寶出生后的幾個月被診斷為新生兒缺氧。在去年近一年的治療期內,張浩暢想彌補對妻兒的虧欠,把所有的假期都用來陪孩子在醫院做治療。二寶在夫妻倆的精心呵護下逐漸康復,7個月大的時候,他咿咿呀呀地喊出了人生中的第一詞,“爸爸!”
孩子,永遠是這對小夫妻的軟肋與盔甲。大寶生病做腰穿檢查,張暢浩這個當兵12年的硬漢掩面而泣,如果可以,他甘愿替孩子擋去所有的磨難與困苦。初為人母,范冰冰埋怨自己不能照顧好孩子,又總是給丈夫的工作添麻煩。
范冰冰和張暢浩都出生于軍人家庭。妻子對丈夫最溫柔的守候是,“你媽媽等了你爸爸12年,我也會一直等著你。”丈夫對妻子最真誠的誓言是,“如果哪天我復原回家,不管我干什么職業掙多少錢,我就和你們在一起,只要能和你們在一起。”
(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