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善舉是一個人基本道德修養的呈現,是愛心奉獻聚集的升華。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春運已過半,返程客流高峰持續升溫,溫馨順暢的旅途環境是人們出行的美好期待,也是最美憧憬的交織。出行的路越多,蘊含美好體驗的獲得感、幸福感、愉悅感就會越濃重。人們帶著從容的喜悅品味出行的快樂,既是美好出行體驗的濃縮,又為春運傳統文化的傳承留下新的印跡,注入新的內涵。

近日,央視播出的“相約在零點37分”的新聞讓眾多觀眾感動、流淚。一對鐵路情侶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理解和真誠演繹了彼此相見又分別的“最美瞬間”。這只是春運期間無數鐵路職工奉獻春運、服務旅客出行的一個縮影。有千萬家的幸福團圓,就會有千萬人在崗位上堅守。沈陽局集團公司大連站值班站長劉曉云,十多年來始終值崗在“呂玉霜服務臺”上,為成千上萬名旅客提供出行咨詢服務,被譽為“百問不倒”和“百答不煩”的“活字典”和“活地圖”。透視這些春運堅守奉獻的群體,從中既見信仰信念,又見人格風骨,更見家國情懷,這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鮮活的價值觀,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讓春運的畫卷底色濃重,熠熠生輝。

現在,人們出行的環境與條件都在變好,出行的路也在日益變寬,從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從“八縱八橫”運輸骨架的“最北一橫”到“沿海大通道”,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鐵路密布,高鐵飛馳,美好的出行體驗,惠民的出行方式,良好的出行環境,應該值得每個人去珍惜、去呵護,成為加持文明善舉的印跡,傳播社會美好公德的代言。面對高鐵列車的霸座、吸煙等不文明陋習,我們要勇于“亮劍”,每個人既是回家路上的旅客,也是春運文明出行的參與者和維護者。

一趟列車就是一個流動的社會,一個流動的文明窗口,每個人一言一行折射的是文明素質和道德修養。在公共場合出行,每個人都是傳遞文明善舉的因子,釋放親情與溫馨的紐帶。“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人們出行環境的極大改善,我們要讓文明善舉擠壓自私冷漠,讓公民素質“欠費”、文明“余額”不足成為棄之的出行“塵埃”。

鐵路春運服務元素的濃重與展現,詮釋了鐵路服務文化的質優積淀,演繹了踐行服務宗旨與服務理念中所呈現的人文關懷和愛心奉獻。作為一名出行旅客,在共享鐵路向好的出行“紅利”中,要多一份文明,多一份善舉,多一份展現出行正能量的自身素養和社會公德,共同打造新時代文明出行的風碑。(常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