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替,歲月如梭。2019年“兩會時間”即將來臨。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意義非凡的年份——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關鍵之年。舉世矚目,總量站上90萬億元新臺階的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風險挑戰、行穩致遠,如何篤定前行、邁向高質量發展。(2月24日新華網)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綜觀過去的一年,盡管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在應對挑戰中,依舊穩步前行,依然生機勃勃。數據就是最好的說明。6.6%的增速,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目標,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CPI比上年上漲2.1%,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保持在5%左右……面對穩中有變的挑戰,2018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成績單。
質優勢好是中國經濟的亮麗底色。放眼現實,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逐步提升、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加快、發展動能有序轉換。往細里說,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升至76.2%,增長主動力作用繼續鞏固;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投資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7%,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迅速,工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中國經濟著力提質增效,展現“進”的態勢。可以這樣說,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穩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質量持續改善。
中國經濟表現,羸得世界肯定。事實上,中國經濟的這種良好表現絕非自說自話,更為外界所一致認可。面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外媒普遍關注,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走勢平穩,內需和創新驅動持續增長,發展后勁十足,對世界的積極影響仍在增加。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全領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將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進出口貿易和財富增加發揮積極作用。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希臘《新聞報》認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勁動力。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當前,盡管面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但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市場發展潛力沒有變,中國經濟的美好前景沒有變。展望今年,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從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到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再到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7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這些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組合拳”,成為推動今年發展的有力抓手。有理由堅信,只要我們正確認識、緊緊抓住、全面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穩扎穩打,真抓實干,中國經濟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南方網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