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8日電 “闔家團圓”、“幸福安康”……描述美好生活的詞匯不勝枚舉,追求生活幸福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
2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與智媒云圖聯合發布了《民眾美好生活需要調查(2019)》,力求探知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感知與期待,了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陳光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汪新建等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

《短視頻美好生活內容生態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表示,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民眾想到“美好生活”時,多會聯想到“幸福”、“快樂”、“美滿”、“開心”等詞匯,美好生活體驗與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同時,調查還發現,利用視頻、直播等形式記錄生活的用戶擁有更好的美好生活體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
發布會上,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作為企業界代表,發布了《短視頻美好生活內容生態報告》,展現當前短視頻在傳播美好生活方面發揮的作用,探討短視頻助力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總監趙蕾表示,美好生活是每個人的愿景,短視頻平臺豐富多樣的內容生態,也構成了展現美好生活的數字窗口。美好生活類短視頻內容的演化機制呈現出連接、創新和驅動三大優勢。連接用戶情感,為知識傳播和傳統文化傳播帶來了創新的表達方式,同時短視頻打通時空,幫助用戶將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成為構建美好生活的動力。
趙蕾還在現場分享了武漢大學心理系謝天副教授的研究,研究顯示,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讓拍攝短視頻的用戶構建了更加積極和正面的自我概念,有效提升了用戶幸福感。
他還指出,致力于創造美好生活的內容生態也是平臺義不容辭的責任。短視頻長期以來都是字節跳動在構建美好生活方面的有益嘗試。“字節跳動系短視頻平臺致力于營造美好生活內容生態鏈,平臺通過建立完善的審核機制,從源頭為美好生活內容保駕護航,推出的優質內容專題深入鼓勵用戶參與創作,從生產到傳播再到管理,平臺多方位地助力美好生活。”趙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