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放油39噸備降救人,點贊刷屏!
3月27日,東航上海浦東至倫敦航班MU551在飛行途中,一旅客突發不適,并伴有心跳加快、氣喘嚴重、嘔吐不止等癥狀,東航機組第一時間將旅客轉移到公務艙平躺休息,并通過機上廣播找到兩名醫生共同參與救治。

當時,航班剛飛過國境線,由于旅客身體狀況不穩定,本著生命至上的原則,機組決定就近折返備降北京。由于執行國際航班的飛機載油較多,自身較重,為確保安全著陸,機組執行放油程序,空中放油39噸,并通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做好救治準備。

北京時間17時15分,航班安全降落,東航工作人員陪同突發病狀的旅客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旅客現已轉危為安。
看到東航放油備降救人的消息,網友紛紛點贊!




網友熱議:空中放油會污染環境嗎?
空中放油救人并非首例,2018年3月23日,東方航空從上海飛往紐約的MU587航班為了救治一名突發疾病的旅客,緊急備降美國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機場。由于飛機超過了最大著陸重量,為了安全備降,這架航班空中放油30噸。

但在兩次放油救人事件后,都有網友發出了同樣的疑問:空中放油會污染環境嗎?


網友甚至還因此吵了起來:


據央視新聞報道,一旦飛機在起飛不久就需要降落的話,那么飛機所攜帶的燃油并沒有被消耗,此時,機身重量就超過規章標準中規定的著陸重量。在此情況下,飛機為了安全降落,只能在空中放油。
飛機在空中放油時,會通過霧化處理,讓釋放的燃油得到稀釋。
所謂霧化,是指液體變成液態小水珠的過程。
飛機空中放油的高度一般保持在3000米以上。當飛機空中放出的航空煤油經霧化后,會變成許多非常細小的油滴,這些油滴懸浮在空中形成油霧。而3000米高空的低氣壓會帶來較大的空氣流動。
高空的風將這些油霧吹散形成油氣,并在更大范圍內流動、稀釋,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說微乎其微。
哪些人群不宜乘坐飛機
如今,許多人出行都喜歡選擇乘坐飛機,但有九類患者不宜乘機,請注意↓↓↓
心血管病患者:高血壓患者高壓超過180毫米汞柱,低壓超過130毫米汞柱;重度心衰、心肌炎病后一個月內;30天內心絞痛頻繁發作、嚴重心律失常;發生腦血管意外兩周內;6周內發生過心肌梗塞,不論有無合并癥,都不適宜乘飛機。心臟手術后的病人,在手術后3周內,即使是短程飛行也不適合,因為飛行的緊張和高空低氧,可能造成心臟負荷增加。
腦血管病患者:顱腦損傷、顱骨骨折伴有昏迷或呼吸節律不齊;腦部有炎癥、腫瘤,或30天內做過腦疝手術;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顱內動脈瘤,上述患者理論上都不太適宜乘飛機。腦栓塞后的病人,最少要等3周才能飛。
消化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闌尾炎、潰瘍面很深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以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停止不足3周,最好不要飛行。做過胃腸手術的病人,一般手術后10天以上才可以乘坐飛機,以免因高空中氣體膨脹,胃腸道內的氣體膨脹引起胃腸破裂。
幾類手術后的患者:頭部手術、眼科手術、耳鼻喉手術、胃腸手術15天內;胸腹部手術后不足48小時;因腦炎、腫瘤、腦疝做過手術,不足30天,上述患者最好不要飛行,以免途中壓力變化,使得閉合的傷口再次撕裂以及術區血管出血。
嚴重貧血者:高空中由于吸入氧分壓降低,人體組織容易缺氧。美國航空航天醫學會擬訂的《航空旅行中的禁忌癥》規定,對血色素低于6克/分升的患者,如果沒有嚴密醫學監護,嚴禁飛行。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某些鼻腔疾病的人:能及時調整鼻竇內外氣壓的平衡,患者就會感到鼻竇區疼痛。上呼吸道炎癥患者的咽鼓管咽口周圍黏膜組織腫脹,咽鼓管開放困難,飛機上升或下降時無法使空氣流通,會導致劇烈疼痛,損害中耳和鼻竇。重感冒患者飛行前最好準備些鼻通之類的藥物,如麻黃素等血管收縮劑。
醉酒或麻醉品及其他毒品中毒的旅客不適宜乘機。
骨科患者:骨折(管型石膏固定等)、假肢(二氧化碳氣筒驅動)、癱瘓處于急性期的旅客不適宜乘機。
有習慣性流產或者早產傾向的孕婦不宜長時間坐飛機。早孕期間相對容易流產,不宜乘機。懷孕大于32周者不宜乘機,因為空中旅行可能導致早產。臨近預產期則更不宜乘機。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陳垠杉)綜合自北京晚報、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法制晚報、央視新聞、澎湃新聞

《不能忍!留日遇害女生江歌被辱罵,警方出手了》

《重磅!新一屆 “尋找全國高校百強學生社團”開始了》
戳這里為我加顆小星星??
公眾號改版,
“星標”我才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