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吳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落下帷幕。作為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這屆論壇對外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一帶一路”也因此成為近期國際輿論場熱詞。
從宏觀描述到細化報道
相比于此前多限于對倡議基本內容的宏觀描述,更多細分具體的合作項目出現在海外媒體的報道中,從不同側面展現出本屆論壇的成果。
新加坡《聯合早報》注意到,本屆論壇通過的聯合公報中以顯著篇幅列明多項可持續發展原則,包括首提“綠色發展”,提出發行綠色債券和發展綠色技術,并鼓勵各方在生態環保政策方面交流良好實踐,提高環保水平。
法國《回聲報》舉例稱,中國與瑞士多年來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兩國未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更多合作成果。兩國未來在第三方市場貿易、項目投融資等領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間。
巴基斯坦《商業紀錄報》指出,中國的倡議與沿線經濟體發展訴求相對接,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加強了兩國基礎設施建設,關乎人民福祉,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開展雙邊合作樹立了典范。
“我們也在積極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開展的情況。”緬甸《今日民主報》副總編輯萊法表示,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緬中將把基礎設施、電力、道路、橋梁等方面合作優先提上日程。“在‘一帶一路’年度工作計劃中,我們希望能夠邀請更多成員擴大和緬甸的國際合作。”
關注豐碩成果世界共享
在這次論壇籌備進程中和舉辦期間,各方達成了283項務實成果。論壇期間舉行的企業家大會簽署了總額640多億美元的項目合作協議。
越南國家電視臺對此報道稱,“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隨著兩屆高峰論壇舉行,更多具體項目落地,“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在‘一帶一路’倡議步入第六年之際,過去三天的論壇聚焦該倡議下階段的發展方向和原則,包括更重視開放與可持續性。”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本屆論壇延續了上屆論壇對多邊合作達成的共識,并進一步強調綠色發展和融資可續性等原則。
“‘一帶一路’倡議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凝聚在一起,實現了平等、包容發展的共同目標。”蒙古國記者協會主席滿達赫巴亞爾·卡克烏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相關國家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特別是對于蒙古國人民來說,中蒙俄經濟走廊具有重要意義。
刊登在斐濟《太陽報》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項目,為斐濟這個希望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和加強貿易來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提供了新機遇。感謝中國政府為太平洋小島嶼國家帶來了新希望。
點贊開放包容合作理念
在國際輿論認識并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具體內涵的過程中,開放與包容是一個重要切入口。這項開放包容的倡議及其結出的碩果,贏得國際輿論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好評。
烏茲別克斯坦《東方真理報》評論稱,本屆高峰論壇探討了進一步深化經濟合作、推動綠色經濟和創新、落實優先基礎設施項目等問題,搭建了有助于全球性經濟增長的國際合作平臺。
德國之聲網站刊文指出,中國自身的發展證明了基礎設施建設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強大動力,現在這一動力也正在幫助推動中亞、非洲、歐洲等地區的發展。
“在中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一帶一路’倡議就是當中一個很好的例證。”孟加拉國《金融快報》總編輯夏希杜扎曼·汗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在理論和實踐上雙雙取得突破,得到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這不僅體現出習近平主席的敏銳洞察力,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在支持鄰國和伙伴方面的偉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