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4月30日電(劉豐)新一代智能科技法庭、福建司法大數據平臺、現代訴訟服務體系、統一司法送達平臺……在即將召開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11項福建智慧法院建設的最新成果將亮相“數字福建館”和“電子政務館”。30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智慧法院建設和發展有關情況。
訴訟服務網上全覆蓋
福建省高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嚴峻介紹,借助當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優勢,福建法院著力構建訴訟服務中心、自助服務終端、網上訴訟服務平臺、掌上訴訟服務幫手和12368訴訟服務熱線“五位一體”現代訴訟服務體系,打造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一網通辦”工程,實現訴訟服務網上全覆蓋。
跨域立案和ITC終端都是福建首創的數字化訴訟服務模式。今年,福建法院持續推進泉州跨域立案模式,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案件信息交換平臺,讓當事人可以在區域內任意一家法院辦理訴訟事項,解決當事人異地訴訟難問題。目前,全國有超過1000家法院試行跨域立案訴訟服務。
閩侯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實現自助立案、辦理訴訟事務、打印文書、查詢案件信息等4大類30余項服務。目前,ITC終端已經在全省法院部署100多臺,部分試點法院已經建成24小時自助服務區域,提供24小時在線跨區域的訴訟服務。
此外,今年4月上線的福建省律師服務平臺為律師提供網上立案、網上送達、網上閱卷、網上溝通、網上查詢和其他事務辦理等20余項服務,實現全程網上辦理、全程留痕。同樣在4月上線的福建法院訴訟費管理系統,實現訴訟費預收、結算、退費和票據打印等一站式辦理,為當事人提供線上和線下多種繳費方式。
信息化賦能 審判能力提升
“福建法院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把信息化發展作為賦能審判能力提升首要源頭。”嚴峻說,福建法院再造審判流程,打造了智能協同辦案體系,提升審判執行工作效率。
2019年1月,福建法院審判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新系統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實現電子卷宗自動編目、“左看右寫”(撰寫法律文書時可同步調用電子卷宗)、數據智能提取與復用、類案智能推送、在線電子簽章和自助法律文書打印等功能。4月1日,全省三級法院全部切換到新系統辦案,目前已經通過新系統收案5.62萬件、辦結3.46萬件、生成各類文書16.05萬份、在線電子簽章2008次。
“送達難”一直是執行工作的一大難題。4月,福建法院統一司法送達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與電子卷宗系統、司法公開網等數據共享與對接,融合了電子、電話、短信、郵寄、委托和公告等常見的送達方式,還創造性地整合了基層網格員協助送達、當事人任意訴訟服務窗口領取文書、當事人或代理律師代為直接送達等新型送達機制,為送達制度改革提供了信息化支撐,所有送達行為均實現電子化、數據化和可視化集中歸口管理。
在審判中,福建法院庭審語音智能識別云平臺發揮了大作用。庭審和合議的語音實時轉錄為文字,提高庭審和合議記錄效率。目前,全省法院已經有410個法庭安裝了語音智能識別設備,共為全省法院提供1.02萬小時的語音識別服務,完成1.38億字的語音轉錄文字服務。
信息匯聚消除“數據孤島”
大數據是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設的核心,也是未來以知識為中心的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統的基礎性資源。嚴峻介紹,福建法院不斷完善數據匯聚機制,著力消除“信息壁壘”和“數據孤島”,深入推進跨法院、跨單位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司法數據挖掘能力。
今年4月,福建法院司法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該平臺匯聚全省法院審判執行、司法人事、司法政務等七大類數據,依托云計算、數據倉庫、大數據智能分析、可視化展示技術,通過聚焦已經發生的數據態勢,預測可能發生的案件動向,研判必然發生的案件趨勢,為全省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發展態勢研判和輔助科學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持。
在司法大數據基礎上,福建法院正在建設案件監管平臺,全面監測全省法院各案件流程節點,提供超長期未結案件、超審限案件、久押未決案件等專項數據監管,還提供案件上訴、抗訴、申訴、再審等跨審級、跨法院案件全流程跟蹤。
福建法院建成司法數據共享資源庫。目前,通過數據專線與100多家省級執行聯動單位實現失信被執行人數據共享,累計查詢、比對失信被執行人6401萬余次,攔截、限制、懲戒失信被執行人9.97萬余次,還實現省級所有金融機構點對點網絡查控,以及股權、房產、車輛、土地、礦產資源信息的執行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