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中心獲悉,經與家屬確認,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袁寶華于9日在京逝世。
袁寶華出生于1916年,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新中國成立后,袁寶華一直在國家工業部門和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工作,長期擔任主要負責工作,歷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物資管理總局局長,物資管理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等職。
國務院前總理朱镕基曾高度評價袁寶華的貢獻,他在《袁寶華文集》出版時表示,“寶華同志在其80年的革命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他的系列著作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理論與教育理論,也是總結歷史經驗的寶貴文獻。”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袁寶華在1993年全國教師節大聲疾呼:“尊師重道,天經地義”,“應該感謝教師——國家建設的功臣!”他的發聲激勵了許多老教師,他們至今提起此事都仍然激動不已。
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報道,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正處于風云際會、奮力前行的關卡。當時,臨近古稀之年的袁寶華接受中央任命,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和黨組書記,到人民大學全面主持工作。
從1985年到1991年的六年半時間里,袁寶華同志帶領學校黨政領導一班人在堅持弘揚人民大學優良辦學傳統的前提下,堅決糾正“文革”遺留的極左思潮,振聾發聵地提出要理論聯系實際,始終不渝地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勇于改革,不斷創新,進一步發揮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科優勢。
在袁寶華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和黨組書記期間,學校各項工作打開了全新的局面,辦學面貌也為之煥然一新。
雖然袁寶華在人民大學工作的時間并不長,但當時許多師生員工都曾與他有過交往,大家也都愿意找他吐露心里話。時至今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廣大師生的口中,都還依然保持著對袁寶華的親切稱呼——“我們的老校長”。
目前,原中顧委委員尚有4人健在,分別是:焦若愚(1915年生,北京市原市長)、蘇毅然(1918年生,山東省委原書記)、萬海峰(1920年生,原成都軍區政委)、李力安(1920年生,黑龍江省委原書記)。
袁寶華生平簡介

袁寶華,生于1916年1月,河南南召人,1934年進入北京大學,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七七事變后,袁寶華回到家鄉開展抗日救國運動,歷任中共南陽地委委員等職,后奉調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并在中央組織部工作,1945年赴東北,先后擔任中共乾安縣委副書記、書記,中共洮安縣委書記,中共嫩江省委分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嫩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書記等職務。
自1949年起,袁寶華轉入經濟戰線工作,歷任東北工業部秘書長兼計劃處處長,重工業部副局長、局長,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物資管理總局局長,物資管理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兼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2月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袁寶華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