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日報記者楊婧
12月27日,湖北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在宜昌開工。它包括長江岸線宜昌城區段多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總投資21.74億元。
12月11日,黃柏河左岸的綿羊山對頸窩山體,冬季義務植樹精準滅荒現場,市委書記周霽和干部群眾一起,種下2100株新苗。
……
“讓宜昌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期許與行動相伴,2018,串串綠色音符,融進宜昌高質量發展的樂章。
善用“辯證法”,推進化工“關改搬轉”
“既要為長江‘留白’,又要為動能增綠,久久為功,確保一江清水東流。”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指揮下,宜昌善用長江經濟帶發展“辯證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縱深推進化工轉型“關改搬轉”。
9月9日14時49分,一聲悶響,猇亭區長江沿線的興發集團興瑞第一熱電廠煙囪應聲倒下,宜昌實現長江護綠“第一爆”。破解“化工圍江”困局,“化工重鎮”猇亭區已先后關停4家化工企業。
同一時間,一江之隔的點軍區,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拆除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按照“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的要求,啟動污染場地修復治理,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隱患。
不止是長江,在夷陵區長江一級支流瑪瑙河畔,湖北柳樹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化工裝置的拆除工作也在以加速度推進。未來,這家億元級企業將轉型發展旅游產業,吃上“生態飯”。
騰退舊動能,是在激活新動能;壯士斷腕,是在期待鳳凰涅槃。
8月21日,宜昌市化工搬遷入園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枝江舉行。集中開工的9個搬遷入園項目,總投資54億元,涵蓋化工新材料、鋰電新能源、循環經濟等多個領域。
湖北長宸鋰能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新上鎳鈷原料清潔回收及綜合利用項目,嫁接出以鋰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為傳統化工產業向化工新材料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
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啟動沿江1公里老廠搬遷,引進國際先進的工藝和設備,新上5萬噸/年特種樹脂改造升級項目,以搬遷實現全面轉型;
北控城市環境資源(宜昌)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新上工業危廢處置及資源化項目,建成后,年處置危險廢物10萬噸,將成為全省最大的危廢處置行業龍頭企業……
精心謀劃,穩步推進,134家化工企業的“關、改、搬、轉”有了新進展:關停30家;企業搬遷2家,啟動17家搬遷入園;企業轉產1家;17家企業入庫技改項目。
把握五個關系,打響長江大保護戰役
“要在推進長江大保護中更好地體現宜昌擔當、展現宜昌作為、作出宜昌貢獻。”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指揮下,宜昌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個關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
在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專項戰役中,夷陵區積極推進楊家榜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創新集成生草栽培、護坡植特籬生態攔截等八大技術和措施,使柑橘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在長江及主要支流沿線非法碼頭專項整治中,秭歸縣取締非法碼頭16個,規范提升整改達標碼頭18個,讓不合格、不合規的碼頭退出了歷史舞臺,同時完成植樹復綠22畝,恢復生態岸線1300米。
11月29日,全國綠色小水電建設工作座談會上,興山作為全國唯一生態修復與綠色小水電創建縣級代表作交流發言。興山縣域內有大小溪河156條,小水電的建設與發展一度成為興山縣域經濟的重要命脈,但其開發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影響。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興山推動全縣84座小水電綠色轉型,同時啟動實施十大生態修復項目,并將水電資源、水生態與旅游開發相結合,蓄好一河清水,形成梯級水面,打造自然水景觀。
背水一戰,出真招,動真格,更多頑癥固疾得到突破。
猇亭區運用“海綿城市”的新理念,拆除原云天商貿煤場的建筑物和硬質場地,打造出集生態性、觀賞性、教育性與一體的424公園,還綠于民。堅持“四季挖窩、三季種樹”,宜昌結合花園城市建設,把長江支流岸線復綠、公路綠色通道提升等納入復綠范圍,截至11月底,完成復綠面積36843畝。
宜都市打破行政規劃,對范圍內污水工程項目進行統籌,先后建成7座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率、污水處理率、出廠水質綜合達標率均達到100%。推動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市(不含縣城)82個鄉鎮中,22個鄉鎮已建成污水處理廠,9個鄉鎮生活污水就近接入附近城區污水處理廠,51個鄉鎮正在新建污水處理設施……
分類施策,重點突破,宜昌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1至11月,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達到80.7%,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國家、省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禁止“一刀切”,推進環保問題整改
“要確保治理成效經得起時間、歷史和人民群眾的檢驗。”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指揮下,宜昌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以中央、省環保督察為契機,從嚴從實、不折不扣推進環保問題整改。
網箱養殖曾是長陽重要的經濟支柱,但投肥養殖影響了水質,清江庫區出現明顯富營養化現象。保護清江刻不容緩!2016年起,長陽對境內140多萬平方米的網箱實施拆除,直至今年5月全部清零。為防止反彈,長陽又打出清江牌,推動大戶轉型上岸,按照環保標準引導漁業轉型升級,鼓勵小戶發展茶葉、柑橘等特色種植業。
磷石膏是磷化工企業濕法生產磷酸的工業副產品,露天堆放易將對土壤和地下水產生污染。加快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2013年起,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3000萬元,研制磷石膏混凝土制品,最終實現工廠化生產。目前,該產品已運用到夷陵區柏臨河生態環境治理、西陵二路延伸段改造、枝江市七星臺鎮河道治理等工程,得到用戶廣泛認可。
邊督邊改、立行立改,群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得到整改銷號。
督察組反映噪音影響居民休息,伍家崗區將信訪件進行分類,制定了詳細的源頭管控和整改措施,各個擊破,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的同時,治理好企業、工地和社會噪音。
督察組反映廢舊加工塑料廠污水直接外排,西陵區立即責令相關廢舊回收站停產整改,并舉一反三,按照“規范一批、引導一批、取締一批”的原則,啟動廢舊回收行業專項整治。
督察組反映湖泊環境問題,枝江市針對湖泊問題成因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個性問題,編制了“一湖一策”,以打造“三峽水鄉田園枝江”為目標,強力推進綜合治理,使八大湖泊水質持續向好。
一個硬骨頭接著一個硬骨頭啃,一年接著一年干,宜昌的生態“顏值”有了顯著提升,一幅幅美圖在朋友圈刷屏:江豚競相追逐,珍禽頻訪濕地,河岸蔥蘢如綠毯,冬泳劈波黃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