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舉選老人在接受采訪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武漢1月3日電(記者廖君 李勁峰)78歲老人鄭舉選怎么也沒想到,自己40年前在漢正街擺小攤養活家人,為此還因“投機倒把”坐過牢;40年后他會坐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改革先鋒”表彰。
幼時一場病,使鄭舉選雙目視力微弱,上完初中就跟著父親在武漢漢正街擺攤,賣過冰棍、五角星、紀念章。由于做生意薄利多銷、貨真價實、真誠守信,被同行稱為“盲俠”。
鄭舉選擺攤所在的漢正街,興起于明朝成化年間。依托長江、漢水兩條黃金水道,漢正街素有“貨到漢口活”的美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個體經商被視為“資本主義的產物”,漢正街所有個體戶都被取締。作為“重點人物”,鄭舉選經常貨物被沒收。
1978年,鄭舉選偷偷摸摸做生意的幾萬元貨物被查抄沒收,自己也因“投機倒把”坐了18個月牢。他下定決心“出去后,即使討飯也不擺攤做生意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武漢市決定放開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恢復發展個體經濟。出獄后的鄭舉選,經不住生意伙伴們的勸說,又回到漢正街支起竹床,繼續出攤。經過申請,1979年底,鄭舉選與其他102戶個體戶一道,在工商部門辦下首批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鄭舉選在上世紀80年代創下了漢正街“銷售額第一、納稅額第一、捐款第一、認購國庫券第一”等紀錄,成為武漢市首批萬元戶與百萬富翁,被視為漢正街的“商界傳奇”。
現在,鄭舉選早已退出經商一線,卻依舊關注漢正街的點滴變化與未來發展。他總結說,作為一個盲人,能有今天,完全是天時地利使然,“改革開放是天時,漢正街就是地利,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