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艾紅霞 通訊員江暢、黃小俊)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貿區正迸發出源源不斷的改革創新動力。1月9日,湖北自貿區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新聞發布會宣布,在省內復制推廣36項成果。至此,在省內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達57項,數量居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名列前茅,多于遼寧(45項)、四川(35項)、重慶(21項)、陜西(18項)(注:河南、浙江尚未發布復制推廣成果)。

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平臺,最快實現當日申報當日到賬,受到李克強總理高度關注;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由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工作簡報進行宣介;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得到國務院督導組肯定;“八雙五聯”全閉環市場監管模式,得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可,印發《簡報》供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學習借鑒;信用可視化工程改革,有利于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并獲全國信用城市峰會提名獎。
繼商事登記領域“放管服”改革之后,湖北自貿區大膽探索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其中,襄陽片區的工業項目建設“先建后驗”,項目審批時間縮短72.9%,得到李克強總理肯定批示。宜昌片區開展“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標準地+告知承諾制”等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流程整合優化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前后的各類行政許可事項,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科技金融創新成為此次亮點,掛牌一年多來,湖北自貿區形成一批以科技金融為主要特色的金融服務創新成果。在本次推出的36項成果中,金融服務創新成果11項,再加上“放管服”改革領域的“退更免”業務電子化、貿易便利化領域的通關環節一體化擔保等直接涉及企業資金運營管理的5項成果,財稅金融大類的成果總數達到16項。
據介紹,湖北自貿區從2017年4月掛牌至去年底,初步形成22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位居前列,僅次于遼寧(238項),多于四川(223項)、河南(190項)、陜西(118項)、浙江(59項)、重慶(47項)。其中,去年4月,湖北自貿區推出的第一批21項制度創新成果得到較好推廣應用。
和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相比,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比第一批多15項。省商務廳副廳長胡中海說,這說明湖北自貿區把制度創新作為自貿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改革創新力度不斷加大。
胡中海介紹,從來源看,三個片區是制度創新的主體,合計貢獻了30項創新成果,其中,武漢片區13項,宜昌片區10項,襄陽片區7項。從職能部門來看,武漢海關報送的成果4項,人行武漢分行、省司法廳、省稅務局、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法院、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各1項,其中部分成果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共同報送。這說明,三個片區發揮了自貿區建設責任主體作用,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