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出新模式 “協”出好成效
羅田縣政協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展“雙月協商”工作紀實
通訊員 方鳶宇 王志高
政協是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協商是政協的主職。
羅田縣政協瞄準“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的目標,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雙月協商”工作,力求“商”出新模式,“協”出好成效。
截至2018年12月底,羅田縣政協共組織“雙月協商”17項,以主席會議、常委會議建議案的形式,向縣委縣政府提交建議案17件,獲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簽批的有12件,轉化成縣委、縣政府決策性文件的有5件,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在縣委縣政府重要決策落實、重點工作推進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解決中,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在調查研究環節,堅持問題導向,解剖麻雀,努力做到“把準脈、開準方”。
力求全面,不以偏概全。在“實施羅田板栗產業振興計劃”的“雙月協商”活動中,縣政協組建8個專班,分赴全縣12個鄉鎮和工業園區,重點調研了50個板栗重點村和200個板栗生產大戶、20家板栗加工銷售企業。
用數字和事例說話,不主觀臆斷。在組織“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雙月協商”活動中,縣政協掌握了全縣各事業單位和各鄉鎮的人才結構現狀,運用大量的數據、表格、事例來支撐協商建議。
注重細節,不模糊籠統。在城區交通擁堵的“雙月協商”課題調研中,調研人員經過現場測量,提出的建議具體到哪些地方要調整紅綠燈設置、哪些地方要擴大轉彎半徑、哪些地方要設立單行道。
問計于民,不閉門造車。在以“塔山公園建設”為主題的“雙月協商”活動中,縣政協在全媒體、羅田論壇上發布《塔山公園怎么建?政協請您出點子》的致網友公開信,網友共關注6.5萬人次,發帖留言800余條,很多建議得到吸收轉化。
搭建好良性互動、兼容并蓄的協商平臺,讓與會者充分交流、交鋒、交融。
力求協商充分。縣政協精心組織每次“雙月協商”座談會,做到會前準備充分,會中密切協商,會后及時報送建議。力求建議精準。如在開展白蓮河石材工業園的專題協商后,拿出了環境保護、礦區安全、園區選址、項目引進等一攬子詳細方案,縣委全委會照單采納,轉化成石材產業園建設的具體文件,并按照政協建議穩步推進。力求切實可行。如在板栗專題協商中發現,羅田60多萬畝板栗,大多需要改造,但沒有這方面的項目支撐。因此,縣政協建議有保有舍,每年改造2萬畝,重點改造土地條件好、交通條件好、管理基礎好的板栗園,既保住了產業,又實現了提檔升級。
政協的協商不能只是形式上熱熱鬧鬧,而在協商后悄無聲息。羅田縣政協著重從三個方面著手,讓“雙月協商”中的建言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轉化運用。
在開展“實施板栗產業振興計劃”的“雙月協商”活動中,縣政協調研組帶縣電視臺記者隨團進村入戶調研,還到河北遷西考察,組織了16期遷西板栗發展經驗和羅田板栗產業振興之路的系列報道;《家鄉的板栗》《重啟板栗輝煌路》等一系列報道登上《新華每日電訊》《湖北日報》、新華網等主流媒體,一時間全縣上下高度關注,形成了“板栗產業丟不得、振興板栗等不得”的共鳴。
縣政協向縣委、縣政府報送建議案后,縣政協主要領導同志就建議具體內容與縣委政府相關領導進行溝通,爭取重視支持。縣領導先后就板栗產業振興、石材產業園建設、塔山公園建設、治理城區交通擁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依法處置園區閑置用地等建議案作出具體批示。縣政協報送的《實施板栗振興計劃促進栗業健康發展》的協商建議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制訂《振興板栗產業十年發展規劃》、建設板栗食品加工園區、開展板栗低產林改造、舉辦板栗采摘文化節等建議都得到較好落實。
縣政協寓協商于支持、服務之中,不僅積極建言獻策,還主動參與到建議成果轉化中來。為落實好“推進村企共建”的協商建議,縣政協組織“精準扶貧助推行動”,聯系企業家政協委員與重點貧困村開展對接,簽訂村企合作共建協議30多份,發展專業種養基地3000多畝;縣政協機關還在駐點村匡河鎮沙畈河村支持回鄉創業青年創辦養牛合作社,在文斗河村引進能人回鄉打造“國際文化慢食村”,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在不斷探索改革中,“雙月協商”已逐漸成為羅田縣政協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主打品牌。省政協印發《湖北政協工作簡報》推廣羅田政協“雙月協商”工作經驗。去年10月,省政協調研組還來羅田就月度協商會考核評價體系進行調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