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岡新視線網消息(紅安臺 記者石杰 倪龍翔)近日,家住紅安縣城關鎮竹林新村的一位12歲的少年胡振園寫了一封信,想寄到北京,那么這封信寫了什么,這封信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一起來了解!

鏡頭中正在認真做作業的就是胡振園,他就讀于紅安縣城南小學,是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他平日對文學比較感興趣,一有時間就會看看書,寫寫日記。1月5號這天,他把過去幾年來自己家的變化,自己的感想寫在了一頁作文紙上。

學生 胡振園 :免費扶貧醫院治好了我媽媽的胃病,花了兩個月時間為我們家爭取到了一棟房子,捐出巨資給爸爸買了一輛三輪電動車,還資助了許多錢給爸爸,使爸爸給哥哥買了一部手機,還給我買了一個新書包。
信中沒有華麗的詞藻,還透著些許的稚氣,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都是胡振園的感激之情。
學生 胡振園:因為這些扶貧領導幫了我們家很多忙,我現在也不能回報他們,趁他們元旦節要來的時候我就寫一封信感謝他們。
那么胡振園家里這幾年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在信中要感謝的這些人又是誰呢?
胡振園一家四口以前是紅安縣胡家河村一組村民,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親胡春長種植蔬菜。2017年,胡振園家被認定為貧困戶,由紅安縣體育局駐胡家河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徐立春包保。
紅安縣體育局駐胡家河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徐立春:當時分到我包保后,工作隊就去入戶,了解他(胡春長)的基本情況,他的四口人,兩個大人,兩個兒子,家庭情況是怎么致貧的呢?主要是因病致貧的。他大兒子有智障,老婆有胃病,當時房子是租的房子,白天進去,屋里就是黑的,下雨的時候就漏雨。
說起那段日子,胡振園的父親胡春長還記憶猶新。
紅安縣胡家河村一組村民 胡春長:沒有搞精準扶貧之前,生活過得非常困難,一年到頭幾乎就是叫吃得飽沒餓著。原來的屋是老屋、土屋,特別是怕落雨、落雪,落下來就怕把屋壓垮了,到晚上小孩不放心,大的哭,小的叫,我們也不曉得么樣好,無處躲無處藏。
為了幫助像小振園家這樣的貧困戶,紅安縣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興建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7年9月,按照相關政策,胡振園一家在竹林新村分到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子,一家人徹底告別了居無定所的生活,搬進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社區。
房子解決了,生活經濟來源靠什么?扶貧包保干部和村干部根據胡振園父親胡春長自身實際,鼓勵他學習種植蔬菜。目前,胡春長已經是胡家河蔬菜種植合作社成員,租種土地6.5畝,2018年僅靠種菜就有2萬多的收入,再加上教育補助、低保金、易遷戶光伏產業分紅等各項政策,全家合計就有3.5萬元的收入。2017年底,胡振園一家在一系列政策幫扶下,通過自身的勤勞苦干,順利脫貧,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紅安縣胡家河村一組村民 胡春長:村的、包保的,考慮到我的經濟收入,跟我買了一個三輪車,得到了方便。醫療扶貧對于我家庭來說是很大的幫助,媳婦有個胃病,胃病也治好了;教育扶貧,我細伢讀上了書,產業扶貧,帶給我經濟上好大的收入,日子是越過越好,以后生活更有信心。
扶貧包保干部和村干部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胡振園一家的生活,讓更多像他家這樣的脫貧戶早日奔小康。
紅安縣城關鎮胡家河村黨支部書記 胡功森: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一定要把這個“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監管”這個上級黨委的一系列工作要求,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貫徹下去,把我們這個蔬菜種植產業扶貧的路繼續走好,讓這個孩子將來有出息,對得起社會對得起黨。
原來這樣的一封信后,有著這樣一段感人的扶貧故事,胡振園想把這封信寄給黨中央,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他在信中是這樣寫的。
學生 胡振園:(念信)這些扶貧領導給我們家帶來的方便有很多很多,估計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代表我全家人給這些扶貧領導說一聲“謝謝您們,您們辛苦了”。我還要感謝習主席,謝謝習主席規定的這么好的政策;我還要謝謝黨中央對我們家不離不棄。
我在此信中向黨中央和扶貧領導們立志:我現在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社會好公民,找一份好工作,來報答黨中央的這些扶貧領導,也會好好地報答父母和親人對我的養育之恩。
一封少年的書信寫出了很多脫貧戶的心聲,是黨的好政策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我們相信,眾多的貧困戶也將會懷著這份感激之情,在脫貧鞏固的同時,回報社會,感恩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