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兵通訊員萬永莊張麗婕
中國第一將軍縣是?許多人會脫口而出:紅安縣。
中國第一將軍鄉是?能答上來的人不多。
答案是:麻城市乘馬崗鎮。這個鎮,走出了王樹聲、陳再道、王宏坤等2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居全國鄉鎮之首。2014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向乘馬崗鎮授牌“中國第一將軍鄉”。
從1925年誕生麻城第一個中共支部,到1927年成為“黃麻起義”策源地之一,從1947年由劉鄧大軍率先解放,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改革,乘馬崗90余年紅色文化代代相傳,描繪了一幅接力奮斗的壯美畫卷。
興貴村,以老紅軍名字命名的村——
見證一段無私奮斗歷程
興貴村,麻城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村。這是一位平凡的老紅軍——傅興貴。
傅興貴生于1916年,1931年參加紅二十五軍,1937年在與日軍戰斗中身負重傷。1951年,他堅決申請離開榮軍醫院,回到乘馬崗當農民,帶領家鄉人民發展生產,建設家園。
1970年離休時,他謝絕組織上要他回城的安排,毅然到貧困生產隊駐點。改革開放后,他再次謝絕組織上對老紅軍的照顧,繼續做普通農民,承包責任田,義務植樹造林,為改變家鄉面貌獻計出力,直至1996年去世?!案道显诖謇餂]有任何職務,但威望非常高。”興貴村黨支部書記陶孝安動情地回憶。他介紹,2016年傅家塝和蛤蟆崗兩個村合并,對合村后叫什么名爭執不下。有人提議,就叫“傅興貴”村,馬上達成一致?!按逦瘯竺孢@片山林就是傅老種下的。”陶孝安說,傅興貴臨終前,把自己開墾的山林作為“特殊黨費”交給村里,當時估值就有20多萬元。如今,興貴村早已消滅荒山,農業生產條件也根本改善,“按計劃,今年底將實現整村脫貧?!?/p>
乘馬崗鎮黨委書記余品祥介紹,興貴村是乘馬崗發展的一個縮影。乘馬崗地處大別山區,解放前是“旱包子”。新中國成立后,乘馬崗人肩挑背扛,先后建起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5座、小二型水庫24座,硬是把“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山區鎮建成農業大鎮。
軍隊扶貧,就選最困難的地方——
“紅軍之源”迎來接力奮斗人
小寨社區村委會樓前,矗立著兩座雕像,分別是紅二十八軍首任軍長蔡榮坤和開國中將王必成。陽光下,他們深情地注視著自己的家鄉。
小小乘馬崗,就有2.9萬人參加革命,被徐向前元帥稱為“紅軍之源”,光小寨一個村,在冊烈士就有136位。2015年底,省軍區對口幫扶小寨社區。市黨史辦主任曾鋒說,省軍區幫扶小寨,象征著從紅軍到解放軍接力奮斗,為人民謀幸福。
3月26日下午,58歲的貧困戶廖家祥帶著工具,去四季青油茶基地整理苗木?!斑@一片90畝山地是村民小組流轉的,其中有我家15畝。今年初,基地聘請我負責日常管理,每畝每年120元管理費?!崩狭握f,接了這個活,加上流轉費等收入,今年脫貧沒問題。
400余畝的四季青油茶基地,是省軍區引進市場主體流轉荒山建設的?;刎撠熑肃w財元介紹,油茶效益好,但見效慢,從種植到豐產至少要8年,一般市場主體很難堅持。“部隊投資數十萬元為基地修通山路、通電,建好滴灌系統和生產用房,讓我們下決心投入?!?/p>
扶貧隊長王連山中校證實了這一點。他說,省軍區扶貧思路是創造條件引進市場主體,為村里留下帶不走的產業?!俺筒柰?,我們還發展了光伏、菊花、板栗、生態養雞、種苗培育、中藥材等產業。”
通過3年多幫扶,如今的小寨社區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里貧困戶絕大部分已經脫貧,剩下的也將在今年底脫貧。”村支書廖家松自信滿滿。
乘風馭馬,美好傳說如何變為現實——
不懈奮斗新時代
相傳古代一位舉人進京趕考,行至此地精疲力竭之時,一匹神馬凌空而降。舉人乘風馭馬如期抵京,中得狀元,此地因此得名“乘馬”。
新時代,乘馬崗能否乘風馭馬一般加快發展?鎮黨委書記余品祥認為,堅持不懈奮斗,就有希望。
2017年起,乘馬崗鎮確定全鏈條發展油茶產業。油茶被稱為“東方橄欖”,提煉的茶油營養價值高于普通食用油。油茶是乘馬崗傳統作物,但以往種植面積少,且沒人管理,全靠天收。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乘馬崗制訂了全省第一個鄉鎮油茶發展5年規劃,確定2017年發展新林2萬畝,改造舊林3萬畝,此后每年發展新林1萬畝以上,到2022年形成10萬畝連片優質油茶林。
鎮里引進5家市場主體,建設苗圃基地5000畝,源源不斷提供優質種苗;引進金宏利油茶有限公司,對油茶深加工,打造名優品牌。為引導種植,鎮里每年拿出400余萬元,補貼農民購買種苗,對種植大戶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補貼?!鞍l展農業產業很難,因為見效慢。”余品祥說,制訂規劃就是要確保鎮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干。“油茶樹生長周期有100年,堅持下去可幾代人受益?!?/p>
作為全省重點老區鄉鎮,乘馬崗現存近現代革命遺址15處。最有名的,是乘馬會館。
據講解員介紹,乘馬會館原為佛教廟宇,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913年改建為學堂,1930年被國民黨軍隊燒毀,1931年由當地鄉紳重建為商會會館。1926年,麻城第一個區農民協會在乘馬會館成立。1927年5月14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一大隊200余學生軍趕赴麻城,協助鎮壓地主反動武裝,學生軍指揮部便設在乘馬會館。6月初學生軍凱旋武漢,乘馬會館從此馳名四方。
乘馬會館2007年進行了全面維修,目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AAA景區。不過據了解,除麻城部分單位組織參觀外,乘馬會館的普通游客不多。
對此,余品祥也感到遺憾。他說,我省紅色文化開發最好的是紅安縣,乘馬崗獲得的關注較少。盡管如此,鎮里還是爭取了項目,將對乘馬會館改造升級。“乘馬崗紅色底蘊深厚,綠色資源也十分豐富。我們計劃加快發展旅游業,希望得到上級支持。”余品祥說,憑著“緊跟黨走、不怕犧牲、不屈不撓、不勝不休”的乘馬崗精神,全鎮6.8萬人民在新時代不懈奮斗,一定能書寫新的輝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