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景這邊獨好
大別山革命老區是重點貧困地區,也是處處綠水青山風景宜人的地區,綠色資源十分豐富。
天臺山,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縣境內一座最高的山,面積120平方公里,她屬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國家4A旅游景區。這里群峰連綿,溝谷縱橫,風景幽雅,五岑六谷,山花爛漫,松柏常青;這里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是珍稀植物庫和野生動物的樂園;這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2-14℃,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5℃,是理想的休閑避暑勝地。春夏之交,映山紅、野櫻花蘭花漫山遍野,馨香襲人;金秋時節,金菊紅楓,爭奇斗艷。深冬,銀裝素裹,玉樹瓊柱,引無數攝影家慕名而來。
"佛宗道源,山水靈秀""紅色圣山"是她的美譽。
長江淮河分水嶺是她的區位優勢。

天臺書院,明朝建立,文脈濤濤;老君煉丹,遠古傳說,尊道貴德;
愛河谷溪流淙淙,峭壁奇石,無限風光來眼底。
對天河蜿蜒起伏,古松參天,溪流險灘吸游人。
紅四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主力西征,部分干部婦女傷員轉移到天臺山林區,鄂豫皖省委機關就設在對天河村劉家灣,省委書記沈澤民同志于一九三五年春天病逝在這里,。
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李先念曾在這里戰斗過。可是——
貧困依然待消
截止2015年12月,這個僅有4個行政村,28個小組45個自然塆,498戶1845人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152戶435人沒有脫貧。其中僅天臺山村178戶656人中就有60戶191人是“精準脫貧,一個不能少”的對象。從上表可以看出,缺智因病因殘致貧比重很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障性扶貧之外,針對有勞動能力的對象,用產業“造血”是脫貧根本之策,產業如何與資源有機結合,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管理區扶貧方案用“十五個字”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搞培訓,種青茶,養中蜂,采野菜,抓旅游。
沿愛河谷邊彎彎曲曲的水泥路進去,我們看到幾個婦女在采青茶,她們頭戴手巾,身穿花褂,左手提籃,右手在茶樹指頭小雞啄米一樣的忙忙碌著,谷雨后的太陽有些灼熱,那一壟壟青茶清香撲鼻,株株綠枝上一層淺淺的黃芽,像初生的嬰兒嬌嫩新奇。見了我們,笑容如花,舉起籃子的那水靈靈的鮮葉,勾引我們巴不得立即采購去,把它們搓成條索,烘干,然后在茶杯里浸染出一種芳香四溢的甜蜜。





綠樹掩映著三間平房,看得出是近年整修過的,白墻青磚土坯瓦房,古樸簡潔干凈結實,家里只有一位老人,正在門前蔑席上翻曬澇過的珍珠花菜。
我們坐下來嘮嗑,老人中氣很足,滿臉笑容,他說要感謝共產黨的政策好,我說:好在哪里?你看啦,我一個孤老頭,差點病死了的人,活得這么好,一是房子幫我修扎實了,不擔心垮了;一是路修到門口了,不擔心出門撘倒了;三是晚上困覺安穩,不怕壞人來偷東西;四是我除了國家發錢,還可以賣點茶葉,賣點野菜,賣點蜂蜜,一年吃喝不愁,還能自己搞個萬把塊錢,你說好不好。過去以為女兒嫁到山外老遠,沒人來關心我了,沒想到住隊干部老王(人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三天兩頭來看望我。我不是窮在深山無人問啊,我是富在深山有遠親啊!老人把我們的心說得滾燙起來。

天臺山村家家有茶園,幾乎戶戶養中蜂。我們走訪了肖林峰家,他家后院有個農家飯莊,每逢旅游旺季就游客不斷,他還養了20來箱蜜蜂,一看他有樓房有農莊。我們問村干部,這也是貧困戶?你們是不是識別不精準?仔細了解,才知道,他家4口人,2個孩子讀書,2014年他在外打工遇到車禍,左腳粉碎性骨折,做了兩次手術。眼見得就要窮下去,結果,幫扶干部讓他去學養蜂技術,送了10多箱蜂子作引子,這不離家每年也可以掙個30000多元收入,孩子讀書享受教育扶貧,日子就越過越有奔頭了。



吳天明,66年生人,妻子剛剛做了癌癥手術,我們到他家,他剛剛從天臺寺承包的10畝茶園回來,門前中蜂兩排,大概20來箱,蜜蜂在我們頭頂盤旋,好像歡迎遠道客人。
吳天明也算是多災多難,自己原在爆破時發生意外,雙手只剩幾個指頭,三個孩子,妻子有病,父親又啞又癱,可是他們夫妻兩見到我們并不是愁眉苦臉,卻是笑呵呵的,那種抗壓能力令我們感動和自愧不如。中蜂養殖合作社收購他的蜂蜜,天臺寺給他租賃茶園經營,他本身勤勞能干,加之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光伏產業扶貧的普惠,吳天明和妻子嘗到了關懷和溫暖,得到了實惠,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山清水秀的天臺山,看美麗的風景,看游人來來往往,心情比藍天還明凈開闊。



對天河村和夏畈村有一個很實在的旅游項目:對天河漂流,盛夏時節,方圓200里以內的游客來到天臺山,體驗那驚險刺激的漂流,吸收天然氧吧的潔凈空氣;或住一宿,看明月松間照,聽清泉石上流,歸來看浣女,暮色聞蟬鳴,濯足清泉,盡情游覽,幸哉樂也!

夏畈村簡直是藏在深山的暴發戶,自從招商引資成立漂流公司,寂靜的群山變得熱鬧起來,秦基友是當了幾十年支部書記老共產黨員,他笑容總是那么燦爛:村里雖然有16戶貧困戶,但是,能夠勞動的,能做事的,靠夏季在村旅游公司上班,一般能掙個1萬五千元,再要是腦袋靈光點,賣點旅游產品和山貨,一個月搞個2萬元肯定不在話下。比如秦勝安,他家五口人,妻子癌癥去世,兒子兒媳加倆孫兒孫女,享受搬遷有房子住,他和兒子兒媳靠旅游創收每年6萬多元,因為他勤快愛干凈,村里讓他做保潔員,2016、2017每年領工資15000元,2018年5000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遠處采茶的婦女唱起了黃梅戲,那聲音婉轉悠揚清脆嘹亮,我們回望天臺山,山山嶺嶺蔥蔥郁郁,滿目生機盎然,她們沐浴在溫暖祥和的春光里,似乎洋溢著張張笑臉,在迎接走近的游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